
在四川广袤的山区腹地,云雾缭绕、气候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质中药材——川黄连。作为中国传统名贵药材之一,川黄连以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川黄连不仅成为地方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更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过去,川黄连种植多以散户为主,农户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标准和技术支持,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市场议价能力弱,常常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优质黄连难以走出大山,农民增收缓慢,产业发展长期停滞。
面对这一难题,地方政府因势利导,鼓励成立药材专业合作社,推动资源整合与集约化经营。以四川某县为例,当地成立了由村集体牵头、农户自愿入股的川黄连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合作社聘请农技专家定期开展培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根黄连都符合药典标准。
“以前自己种,卖不出好价钱,现在交给合作社,从育苗到采收都有人指导,价格也稳定。”一位加入合作社多年的村民感慨道。通过“保底收益+利润分红”的分配机制,农户不仅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或务工收入,还能分享产业链增值带来的红利。据统计,加入合作社后,农户年均收入较之前增长近40%,部分示范户甚至实现翻倍增长。
更为关键的是,合作社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局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注册了“川黄连”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渠道拓展市场。如今,这里的黄连不仅畅销国内各大中药企业,还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出口至东南亚、日韩等地,真正实现了“小药材”走向“大市场”。
与此同时,产业链的延伸也为乡村注入了新动能。围绕川黄连种植,当地发展起初加工、仓储物流、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一些村庄建起了黄连烘干厂和饮片加工厂,吸纳留守妇女和老人就近就业;有的结合生态康养理念,推出“黄连花海观光”“中医药文化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走出了一条“药材+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新路。
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也增强了乡村治理的凝聚力。合作社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动了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在一些地区,合作社还参与村务管理,协助开展环境整治、公益事业,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当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挑战。比如部分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个别地区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忽视生态保护;还有人才短缺、融资难等现实瓶颈亟待破解。对此,专家建议应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监管机制,引导合作社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同时加大对青年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
川黄连虽苦,却蕴藏着甘甜的希望。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一颗颗深埋土壤的黄连种苗,正悄然生长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根”。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引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不仅是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更是共同富裕理念在乡土中国的生动实践。
未来,随着中医药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川黄连产业前景广阔。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合作社+”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和品牌塑造,这片山间的“黄金草”必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为更多乡村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