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浙江省素有“浙八味”之称,其中浙贝母作为道地药材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数智助药提效”的科技赋能路径,浙贝母产业正在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
在浙江磐安、东阳等浙贝母主产区,过去长期依赖人工经验进行种植管理,存在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病虫害防控难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地开始探索“数字+农业+中医药”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智能传感设备、遥感监测系统和农业云平台,农户可以实时掌握土壤湿度、气温变化、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实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和智能预警,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率与药材品质。
以磐安县为例,当地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搭建了“浙贝母智慧种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气象数据、土壤信息、生长模型和市场行情等多项功能,能够为农户提供全周期的技术指导。例如,在播种期,系统会根据历史气候数据和当年天气预测,推荐最佳播种时间;在生长期,无人机定期巡田,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可及时发现病害区域并生成防治方案;在采收期,平台还能对接加工企业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帮助农户实现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被引入浙贝母产业链中,实现了从田间到终端的全程溯源。每一株浙贝母从种植、采收、加工到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被记录在链上,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其“成长档案”,确保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这不仅增强了市场信任度,也提升了浙贝母的品牌附加值,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科技赋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重塑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农民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投身于智慧农业项目。他们利用电商平台推广浙贝母产品,开发中药饮片、保健品、护肤品等深加工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一些村庄还依托浙贝母产业基地发展起了中医药康养旅游,打造集种植观光、健康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数智助药”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浙贝母,也为其他道地药材如白术、元胡、杭白菊等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样板。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未来有望形成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智慧种植网络,推动整个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部分山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部分老年农户对智能设备接受度不高,需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核心在于创新驱动。浙贝母产业通过科技赋能,走出了一条“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中药材产业的数字化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期待更多像浙贝母这样的特色产业,在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生,真正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科技兴农,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