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开始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四川广袤的山区腹地,一种名为“川黄连”的道地中药材正悄然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依托科学的乡村振兴规划,结合蓬勃发展的电商平台,川黄连不仅实现了从深山走向全国市场的跨越,更打通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产销路”,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劲动能。
川黄连,素有“中药苦王”之称,因其根茎味极苦、药效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中医药方中。四川作为我国黄连主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海拔、多云雾、湿润凉爽的气候,正是黄连生长的理想环境。长期以来,当地农户以传统方式种植黄连,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优质药材往往难以卖出好价钱,甚至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
这一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迎来了转机。地方政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川黄连等特色品种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提升了黄连的品质与产量。同时,政府还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质量检测和品牌认证支持,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真正让川黄连“出山”的,是数字经济的赋能。近年来,农村电商迅猛发展,为农产品上行开辟了新通道。四川多地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鼓励农户和合作社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开设线上店铺,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型手段拓展销路。一些返乡青年和本土电商达人纷纷投身药材电商,用镜头讲述大山里的种植故事,以真实可信的形象赢得消费者青睐。
在雅安、阿坝、甘孜等地,已有多个村庄建立起“村集体+合作社+电商团队”的运营机制。村民负责种植采收,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电商团队则专注于线上运营与品牌推广。这种分工协作的模式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数据显示,仅2023年,四川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川黄连总量同比增长超过60%,部分优质产区的黄连价格较传统渠道提高了30%以上,农户收入显著提升。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电商的发展倒逼产业链升级。为了满足线上消费者对品质、包装和溯源的需求,许多产地开始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从种植、采挖到加工、仓储均实现数字化管理。有的地方还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一株黄连都能“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也推动了川黄连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药材电商”还激发了乡村人才回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选择返乡创业或就业。他们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成为连接乡土与市场的桥梁。有的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有的开发文创产品,还有的联合科研机构研发黄连深加工制品,如黄连茶、黄连护肤品等,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当然,川黄连的“数字产销路”仍面临挑战。比如部分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覆盖不足,影响发货效率;部分农户缺乏电商运营能力,依赖外部团队;品牌同质化竞争也日益显现。对此,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开展针对性的电商技能培训,并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避免恶性竞争。
展望未来,川黄连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通过数字技术放大市场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路,不仅是药材的出山路,更是乡村迈向现代化的希望之路。当一根根深埋山间的黄连根茎通过互联网抵达千家万户,它所承载的,不只是药效与价值,更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一片片土地的重生。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川黄连的故事仍在继续。它提醒我们,振兴乡村,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不仅要修路架桥,更要打通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唯有如此,广袤乡村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数字春天。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