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健康理念融合,尤其强调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将其作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浙江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积极探索以“浙山楂”为代表的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中医药规划为引领、以药食同源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山地丘陵广布,生态环境优越,孕育了众多优质中药材资源。其中,山楂作为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在浙江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浙产山楂以其果肉厚实、酸甜适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活性成分而著称,不仅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也逐渐成为食品、保健品、功能性饮料等领域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浙江多地如丽水、衢州、台州等地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楂种植与深加工产业,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浙江省将山楂产业纳入地方特色农业和中医药健康产业的重点扶持范畴。通过制定专项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引进科研团队等方式,推动山楂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和规范化加工。例如,部分县市建立了山楂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无公害、绿色种植技术,确保药材品质稳定可控;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山楂活性成分提取、功能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品附加值。
更为重要的是,山楂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振兴和农民增收。在许多偏远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效益低下,而山楂适应性强、管理成本低、收益周期稳定,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理想选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农户负责种植管理,既保障了原料供应质量,又增强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据统计,部分重点产区的山楂种植户年均增收可达30%以上,真正实现了“小山楂撬动大产业”。
与此同时,药食同源理念的普及也为山楂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兼具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天然食品备受青睐。山楂因其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降脂降压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代茶饮、果脯、酵素、膏方等健康产品中。浙江多家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推出系列以山楂为核心的养生食品,如山楂茯苓茶、山楂陈皮膏、山楂益生菌发酵饮品等,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了“浙山楂”的品牌影响力。
产业多元化的探索进一步拓宽了山楂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除了传统的药品和食品领域,山楂还被用于 cosmetics(化妆品)、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一些地区依托山楂花期和采摘季节,打造“山楂花节”“丰收节”等农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带动民宿、餐饮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同时,结合中医药文化元素,开发山楂主题文创产品,讲好“浙山楂”的故事,增强品牌的文化厚度。
当然,山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品牌整合不足、标准体系不统一、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山楂质量标准和溯源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浙字号”品牌。同时,深化中医药与现代农业、生物科技、数字经济的融合,推动山楂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总之,遵循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深挖药食同源潜力,发展以浙山楂为代表的特色中药材产业,不仅是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浙江正以山楂为媒,书写着中医药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