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紧扣中央政策导向 庭院种药富民 浙玄参让乡村“宅旁地”生金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央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多地积极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将闲置的宅旁地转化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尤其是以浙玄参为代表的道地药材规模化种植,不仅盘活了农村零散土地资源,更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浙玄参,作为浙江传统道地药材之一,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和保健品生产。其生长周期适中、管理相对简单、市场需求稳定,特别适合在庭院、房前屋后等小块土地上种植。近年来,浙江部分地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推广“庭院种药”模式,引导农户利用宅基地周边闲置土地种植浙玄参,实现了“小地块、大收益”的良性循环。

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对中央政策导向的精准把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为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浙江省积极响应,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等方式,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特色种植。地方政府联合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确保浙玄参保质保量进入市场。同时,依托“互联网+农业”平台,打通从田间到药企的供应链,实现订单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有效解决了农户“种得出、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在丽水、衢州等地,不少村庄已形成“户户种玄参、村村有基地”的产业格局。一位种植户算了一笔账:自家不到半亩的宅旁地,过去杂草丛生,如今种上浙玄参,一年收入可达五六千元,相当于外出打一个月工的收入。更可贵的是,这种模式不占用基本农田,不影响主粮生产,反而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真正实现了“寸土生金”。

庭院种药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纷纷返乡创业,加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行列。一些村庄还成立了合作社,统一采购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对外销售,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议价权。更有企业投资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例如,某地开发出以浙玄参为主要原料的养生茶、含片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

此外,庭院种药还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过去杂乱无章的边角地,如今被整齐划一的药田取代,绿意盎然,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有的村庄还将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采药体验”“中医养生研学”等项目,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当然,庭院种药富民之路仍需持续优化。当前,部分农户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种植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地区存在盲目扩种、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可能影响品牌形象。对此,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浙玄参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庭院种药纳入乡村全面振兴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谋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医药传承创新等国家战略,打造集生态种植、文化传承、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模式。通过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让更多的“宅旁地”变成“聚宝盆”。

实践证明,紧扣中央政策导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抓手。浙玄参在浙江的蓬勃发展,不仅让一片片闲置土地焕发新生机,也为广大农民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新渠道。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场认知度提升,相信会有更多像浙玄参这样的道地药材,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为撬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庭院虽小,却能承载希望;土地虽碎,亦可汇聚力量。当每一寸土地都被赋予价值,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便不再遥远。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