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订单农业保增收 川麦冬让乡村振兴“种有方向”“收有保障”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转型。在四川绵阳三台县,一种名为“川麦冬”的道地中药材,正通过“订单农业”这一创新模式,为当地农民铺就一条稳定增收、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了“种有方向、收有保障”。

川麦冬,学名麦冬,是中医常用滋阴润肺药材,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三台县作为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素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然而,长期以来,小农户分散经营、市场价格波动大、销售渠道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不少农户虽掌握种植技术,却因“种得多、卖不掉”或“卖不上价”而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政府联合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探索“订单农业”新模式。所谓订单农业,即由企业或收购方提前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明确种植品种、数量、质量标准及收购价格,农户按需生产,企业保底收购。这种“以销定产”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让农民从“靠天吃饭”转向“依单生产”。

在三台县涪江沿岸的多个乡镇,越来越多的麦冬种植户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每年春耕前,当地农业公司便与农户签订协议,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最低保护价收购承诺。农户只需按照标准化流程种植管理,待收获后即可按约定价格交售,无需再为销路发愁。一位种植户坦言:“以前卖麦冬要看药商脸色,价格一年一个样,现在签了合同,心里踏实多了,种多少、卖多少都有数。”

订单农业不仅稳定了销售渠道,更推动了种植标准化和品质提升。企业为确保药材质量符合市场需求,主动介入生产全过程,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建立可追溯体系。同时,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回收,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从“经验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变。如今,三台川麦冬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品质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远销广东、安徽、河北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市场。

更为深远的是,订单农业激发了乡村产业活力,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依托麦冬产业,当地形成了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一批初加工企业兴起,开展清洗、烘干、分级包装等业务,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一些村集体还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合作,壮大集体经济。麦冬产业的稳定发展,也让年轻人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会,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开始回流乡村,为农业农村注入新鲜血液。

政府也在政策层面持续发力,推动订单农业健康运行。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合同文本,防止“霸王条款”损害农户利益;另一方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订单+保险”产品,对冲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同时,搭建信息平台,促进企业与农户高效对接,提升订单履约率。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参与订单农业的信心。

当然,订单农业并非万能良药,其长期发展仍需解决一些现实挑战。例如,部分小农户议价能力弱,易在合同谈判中处于被动;个别企业诚信缺失,存在压价、拒收现象;此外,产业链延伸不足,附加值有待提升。对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川麦冬虽小,却承载着万千农户的致富希望。订单农业的推广,不仅让这片土地上的中药材“种得明白、卖得安心”,更让乡村振兴有了清晰的方向感和坚实的支撑点。当农业不再盲目生产,当农民不再担忧销路,乡村的发展便真正走上了可持续的轨道。未来,随着数字技术、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的不断深入,川麦冬这味“金草药”,必将释放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更多乡村带来“种有方向、收有保障”的美好图景。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