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工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致富协同发展。在这一政策指引下,浙江省积极探索“合作社联农”模式,以道地药材浙白术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浙白术,作为浙江传统道地中药材之一,素有“北参南术”之称,主产于磐安、东阳、新昌等地。其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稳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植分散、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浙白术产业发展受限,农户收益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何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浙江多地通过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联动发展模式,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在金华磐安县,当地依托“江南药镇”建设契机,成立多个以浙白术为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还建立了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更重要的是,合作社与中医药企业、饮片加工厂建立长期订单合作关系,实现“以销定产”,解决了农户“种得出、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以前自己种白术,价格随行就市,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磐安县双峰乡的老药农陈大叔感慨地说,“现在加入合作社,技术有人教,种子有保障,收成还有保底收购价,心里踏实多了。”像陈大叔这样的农户,在当地已有上千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种方式,他们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中央一号文件释放的政策红利。近年来,中央持续强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浙江各地顺势而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一些合作社还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浙白术从田间到药柜的全程可追溯,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种“合作社联农”机制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促进了乡村治理的优化。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普遍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利益共享机制,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部分村庄还将合作社盈利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反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形成了“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浙白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不断拓展共富空间。一些地方依托中药材资源,发展起康养旅游、研学体验、药膳餐饮等新业态,吸引城市消费者走进乡村,带动了民宿、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年轻人开始回流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当然,也要看到,合作社发展仍面临人才短缺、融资难、品牌影响力不足等挑战。下一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推动科研院所与合作社对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属信贷产品,解决资金瓶颈;同时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浙白术”地理标志名片,提升市场竞争力。
实践证明,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走好“合作社联农”之路,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浙白术虽小,却承载着万千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一株株白术在沃土中生根发芽,串联起的不仅是产业链条,更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未来,随着更多特色产业与合作社模式深度融合,浙江的广袤乡村必将绘就更加壮美的共富画卷。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