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庭院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浙江,依托地理优势与政策支持,以“浙麦冬”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悄然走进千家万户的房前屋后,将原本零散闲置的“方寸地”转变为充满生机的“增收园”,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庭院经济,顾名思义,是利用农户住宅周边的院落、空地等资源,开展小规模种养、加工或服务活动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强,特别适合家庭劳动力参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引导,庭院经济多处于自发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潜力巨大的经济形式,相继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到市场对接,全方位为庭院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其中,“浙麦冬”作为浙江道地中药材的代表之一,凭借其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稳定、适宜小规模种植等特点,成为庭院经济中的“明星产品”。麦冬喜阴湿、耐瘠薄,对土地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在房前屋后的边角地带种植。更重要的是,其生长周期短、管理相对简单,且亩均收益可达万元以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在丽水、衢州、台州等地,不少村庄已形成“一村一品”的浙麦冬种植格局。当地政府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同时,农业部门还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定期培训,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确保药材品质。一些地方还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建立溯源系统,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了“浙麦冬”的品牌价值。
政策的支持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延伸至产业链的下游。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代加工、品牌共建等方式,帮助农户打开销路。部分县市还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庭院经济产品进入电商平台和城市商超,拓宽销售渠道。例如,某地推出的“药香庭院”品牌,将浙麦冬制成养生茶包、保健礼盒,借助直播带货迅速打开市场,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庭院经济的兴起正在重塑乡村的生活方式与治理模式。过去,许多农村庭院杂草丛生,利用率低;如今,家家庭院绿意盎然,药香四溢,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也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获得感。一些村庄还将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中医药文化体验游”,吸引城市居民前来采摘、研学,实现了产业融合与多元增收。
当然,庭院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如部分农户技术水平有限,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个别地区出现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此外,土地碎片化、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科学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要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良种选育与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展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化,庭院经济有望从“盆景”走向“风景”。而“浙麦冬”这一小小药材,不仅承载着药农的致富希望,更成为连接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桥梁。它让我们看到,在政策的有力护航下,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焕发生机,每一个家庭都能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当政策红利与乡土智慧相遇,当传统药材与现代管理融合,庭院经济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共富的新篇章。这片曾经被忽视的“方寸地”,已然成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点。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