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遵循产业导向 河南山药激活乡村活力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南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山药种植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市场驱动的多重作用下,河南山药产业实现了从传统零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尤其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宜山药生长。其中,焦作温县、武陟等地所产的“铁棍山药”更是以质地坚实、口感绵密、营养丰富而闻名全国,被誉为“怀山药之冠”。长期以来,当地农户虽有种植传统,但受限于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市场渠道单一等因素,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有限。面对这一现状,河南省各级政府积极发挥产业导向作用,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山药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在产业规划方面,地方政府将山药列为特色优势农产品重点培育对象,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例如,温县建立山药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三统一”模式,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带动,鼓励农户参与规模化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科技创新是推动山药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河南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推广脱毒种苗、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显著提高了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一些地区还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和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病虫害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推动山药种植向智慧农业转型。此外,深加工技术的突破也为山药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可能。山药粉、山药脆片、山药饮料、山药面条等系列产品相继上市,不仅延长了产品保质期,也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

品牌建设成为河南山药走向全国的重要推手。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认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温县铁棍山药”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多次在农博会、绿博会上斩获大奖。地方政府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上,“河南山药”搜索量逐年攀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模式让山药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山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据统计,仅温县一地,山药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数万农户参与种植、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人均年增收达8000元以上。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看到家乡产业发展前景,纷纷返乡创业,开办山药加工厂、电商店铺或农家乐,形成了人才回流、产业兴旺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道路硬化、电网升级、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更为深远的是,山药产业的发展重塑了乡村治理格局。在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领下,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集体意识增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一些村庄利用山药产业收益反哺公共事业,修建文化广场、设立教育基金、开展孝老敬亲活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山药不再只是一种农作物,更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文化符号。

当然,河南山药产业仍面临品牌仿冒、同质竞争、深加工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溯源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同时深化农旅融合,开发山药主题观光园、采摘体验、康养膳食等新业态,真正实现“一根山药带活一方经济”。

可以预见,在产业政策持续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效运作下,河南山药正从“土特产”蜕变为“金名片”,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这不仅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更是新时代中国乡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