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福建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尤其是以福建砂仁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种植,正逐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引擎。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山地丘陵广布,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其中,福建砂仁(又称“闽砂仁”)是当地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品牌化发展被提上重要议程,为福建砂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紧扣国家政策导向,福建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药农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推动砂仁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多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建立示范基地,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服务,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同时,地方政府还出台专项扶持资金,对参与规范化种植的农户给予补贴,并鼓励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提升药材附加值。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药农的信心,也显著提高了砂仁的产量与品质。
在科技赋能方面,福建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砂仁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攻关。例如,福建省农科院联合地方企业研发出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砂仁品种,并推广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此外,通过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对福建砂仁的信任度。
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落脚于农民的获得感。在龙岩、三明、南平等砂仁主产区,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加入砂仁种植行列。据统计,仅龙岩市某县就有超过2000户农户从事砂仁种植,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以上。不少村庄依托砂仁产业打造“一村一品”,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中药材体验馆等新业态,形成了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更为重要的是,砂仁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村民通过民主议事、利益共享机制增强了凝聚力,乡村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一些地区还将砂仁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举办“砂仁节”“采收大赛”等活动,既弘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也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
当然,福建砂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品牌影响力不足、深加工能力薄弱、市场拓展受限等挑战。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级非遗申报;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砂仁精油、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让“小药材”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福建砂仁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唯有继续坚持政策引领、科技驱动、农民主体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把砂仁打造成富民强村的“金钥匙”,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颗颗饱满的砂仁果实,不仅承载着药农的辛勤汗水,更寄托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当政策东风与乡土智慧交汇,福建砂仁正以其独特的芬芳,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动人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