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富民惠民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了一条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绿色生态致富之路。在众多中药材品种中,栀子凭借其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稳定、适应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江西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与产业链延伸,江西正将栀子打造为区域性药材产业带,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江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地丘陵广布,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栀子生长。尤其是赣南、赣中地区,如吉安、抚州、宜春等地,拥有悠久的栀子种植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栀子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领域,同时在食品、日化等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抓住这一机遇,江西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扩大栀子种植规模,推动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为确保栀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江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种苗补贴、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坡发展栀子种植。同时,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机制,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户销售难、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例如,在吉安市泰和县,某中药材企业建立了万亩栀子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超过1.2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地里头赚钱”。
在推进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江西高度重视科技支撑与品质提升。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栀子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广滴灌、覆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种植技术,显著提高了栀子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部分产区还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从种植到采收全程可监控,确保药材品质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举办栀子花节、中药材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推动“赣栀子”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产业链的延伸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西不仅注重栀子的初级种植,更着力推进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目前,省内已建成多个栀子加工园区,具备烘干、提取、制药、精油提炼等能力。栀子果实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广泛用于天然色素行业;栀子油可用于护肤品生产;栀子苷等活性成分则是现代中药制剂的重要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栀子附加值提升了3至5倍,极大增强了产业盈利能力。一些地方还将栀子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集观光、采摘、康养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增收渠道。
更为重要的是,栀子产业的发展有效激活了农村资源,促进了人才回流和基层治理改善。许多外出务工青年看到家乡产业发展前景后选择返乡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或合作社负责人。村级集体经济也因土地流转、服务配套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增强了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在栀子产业带动下,不少曾经贫困的山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江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栀子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计划到2027年,全省栀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综合产值超5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栀子药材供应基地。同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产销对接,推动“赣产道地药材”品牌建设,让栀子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果”。
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江西以栀子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对富民政策的生动诠释,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江西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耕中药材沃土,让更多像栀子一样的“小药材”成长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书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