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湖北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尤其在杜仲种植与深加工方面走出了一条标准化、规模化、全链条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标准化种药惠民”战略的实施,湖北不仅提升了中药材品质,带动了农民增收,更以杜仲产业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杜仲,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素有“植物黄金”之称,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领域。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十分适宜杜仲生长。然而,过去由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为此,湖北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推动建立从育苗、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为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种植环节,湖北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模式。各地因地制宜选育优质杜仲良种,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确保药材源头安全。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规范化种植培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例如,在恩施、十堰、宜昌等重点产区,已建成多个千亩级杜仲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了种植过程可追溯、质量可监控、产量可预期。
加工环节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湖北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杜仲叶茶、杜仲胶、杜仲多糖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一些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提取设备和检测技术,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生产线,实现了从初级原料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推动建立区域性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让优质杜仲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杜仲产业链的发展切实惠及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参与种植管理领取工资,年终享受分红。在部分山区县市,杜仲已成为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一位来自利川市的种植户表示:“以前种玉米一年收入不到万元,现在种杜仲,加上企业保底收购,每亩能多挣三四千元,家门口就能上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产业兴则乡村兴。杜仲全链条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生态修复和乡村治理。杜仲树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适合在坡耕地和退耕还林区域种植。湖北将杜仲纳入生态林建设规划,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绿富同兴”。此外,随着产业链延伸,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商、物流、旅游等相关业态逐步兴起,进一步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
为持续推动杜仲产业健康发展,湖北还加强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品牌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攻关;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湖北杜仲”品牌形象。
如今,湖北杜仲种植面积已突破30万亩,年综合产值超20亿元,带动数万农户稳定增收。这一绿色产业正成为中部地区中药材振兴的典范。展望未来,湖北将继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杜仲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国际化迈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集群。
标准化种药,种下的是希望;全链条发展,收获的是幸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湖北以杜仲为笔,书写着绿色转型与共同富裕的生动篇章。这条融合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发展之路,不仅让中医药瑰宝焕发新生,更为广袤乡村注入了持久动能。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