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南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尤其在地黄种植与深加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四大怀药”之一的地黄,在河南焦作、温县、武陟等地广泛种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产业政策引导下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地黄等道地药材的生长。尤其是焦作地区的垆土土壤富含矿物质,所产地黄块大质优、药效显著,自古便有“怀地黄甲天下”的美誉。然而,长期以来,地黄产业多以农户零散种植为主,缺乏标准化管理与品牌化运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面对这一瓶颈,河南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地黄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产业导向的引领下,河南多地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以温县为例,当地依托怀药产业园,引进多家现代化中药加工企业,开展地黄的清洗、烘干、切片、炮制等初加工及精深加工,开发出地黄饮片、地黄口服液、地黄保健品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和标准化生产规程,确保地黄品质稳定可控,提升了市场信任度和品牌影响力。
科技赋能也成为推动地黄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地黄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广无公害种植和有机认证标准。部分基地已实现智能化灌溉、无人机植保和物联网监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建立地黄种质资源库,保护和传承优质种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产业振兴带动了人才回流与乡村治理优化。随着地黄产业链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投身电商销售、品牌运营、文旅融合等新兴领域。一些村庄依托地黄文化打造“药旅小镇”,推出采摘体验、中医药研学、康养民宿等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地黄产业的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种植过程中推广轮作休耕、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有效保护了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部分地区还将地黄种植与林下经济、间作套种相结合,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生态效益双赢。
在政策支持、科技驱动和市场拉动的共同作用下,河南地黄产业正逐步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目前全省地黄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数万农户增收致富。多个地黄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怀地黄”品牌价值持续攀升,远销海内外。
展望未来,河南将继续深化地黄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一方面,加强与大型药企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拓展高端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借助数字经济平台,发展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市场占有率。
可以预见,随着产业导向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驱动的持续发力,地黄这一传统中药材将在中原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不仅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动能,更为广大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在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地黄不再只是田间的作物,更是乡村振兴的象征,是农民致富的“金疙瘩”,是中原大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