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新疆紫草作为我国特有的道地药材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地域优势,正逐步成为推动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药材品质,提升产业链条,新疆紫草正在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新疆紫草,学名“软紫草”或“硬紫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的荒漠草原与山地草甸带,尤以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资源最为丰富。其根部富含紫草素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促进组织再生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烧伤、皮肤溃疡及儿科疾病治疗。由于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已成为中药制剂和化妆品行业的重要原料。
然而,长期以来,新疆紫草的发展受限于采收方式粗放、种植技术不规范、加工链条短等问题,导致药材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为破解这一困局,近年来新疆多地开始探索“品质优先、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紫草从“野采散卖”向“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转型。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当地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建立了紫草种质资源圃,筛选出抗逆性强、紫草素含量高的优良品系,并推广人工栽培技术。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规程、统一田间管理,有效提升了药材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等数据,实现精准农业管理,确保每一株紫草都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
品质提升离不开加工环节的升级。过去,农户多以晒干后直接出售原药材为主,附加值极低。如今,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批集清洗、切片、烘干、提取于一体的初加工生产线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部分企业还与高校合作开展紫草素提取工艺研究,开发出高纯度提取物,广泛应用于现代中药制剂和天然护肤品生产,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紫草产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当地农牧民稳定增收。在塔城地区裕民县,一个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的紫草种植合作社,已吸纳周边200余户农户参与,年均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不少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选择返乡创业,投身中药材种植与电商销售,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品牌建设成为提升新疆紫草市场影响力的关键举措。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新疆紫草”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新疆紫草不仅走进了全国各大药企的采购名单,还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地,国际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紫草产业的发展还与生态保护实现了良性互动。在野生资源保护方面,新疆严格执行采挖许可制度,划定禁采区,推行“采育结合”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同时,通过人工种植替代野生采挖,既缓解了生态压力,又保障了药材供应的稳定性,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新疆紫草产业仍需在科技创新、标准体系建设、品牌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医药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化对紫草药理作用的研究,拓展其在抗炎、抗病毒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加快制定涵盖种植、采收、加工、储存全过程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构建从田间到终端的全程可追溯体系,真正实现“好药材卖出好价钱”。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科技赋能与市场驱动的共同作用下,新疆紫草将不仅是一味传统中药,更将成为撬动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它所承载的,不仅是自然馈赠的药用价值,更是广大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聚焦品质,深耕细作,新疆紫草必将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产业之花。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