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循政策兴药强村 山东丹参以特色产业促振兴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在齐鲁大地的广袤田野上,山东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丹参种植与加工产业,走出了一条“循政策、兴药、强村”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传统中药材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尤其鲁中南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非常适宜丹参等道地药材的生长。丹参作为传统中药中的“活血圣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凭借优良的品质,山东丹参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声名远播,被誉为“鲁参”代表。然而,长期以来,丹参种植多以散户为主,缺乏统一标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转机出现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之时。近年来,山东省出台《关于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化运营。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将丹参列为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整合财政、科技、金融等资源,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地生根。

在临沂、泰安、济宁等地,一批丹参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政府通过土地流转支持、技术培训补贴、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引导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并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广丹参良种选育、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收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药材品质和产量。例如,平邑县某丹参示范基地通过引入滴灌系统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使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提高15%以上,亩均增收超过3000元。

产业链的延伸是实现价值跃升的关键。过去,山东丹参多以原料形式低价外销,利润空间有限。如今,在政策引导下,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布局精深加工环节,开发丹参片、丹参滴丸、丹参茶、丹参护肤品等系列产品,逐步构建起从田间到车间、从药材到药品再到健康产品的完整链条。部分企业还通过GMP认证,进入制药企业供应链,实现了从“土特产”向“医药原料”的升级跨越。

更为重要的是,丹参产业的发展真正惠及了广大农民。在莒县某村庄,全村80%以上的耕地改种丹参,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享受保底收益加分红。村集体利用产业收益修建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文化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纷纷返乡创业,开办电商店铺、直播带货,把“山东丹参”卖到了全国各地。一位返乡青年感慨:“以前觉得种地没前途,现在靠种丹参也能过上好日子,村子有了人气,也有了希望。”

品牌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山东多地积极推动地理标志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平邑丹参”“泰山丹参”等品牌逐渐打响知名度。通过参加中国国际中医药博览会、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提升市场影响力。同时,借助“互联网+”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合作设立地方特产馆,实现产销对接高效畅通。

当然,产业发展仍面临挑战。如部分小农户技术水平不高、深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等问题仍需破解。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丹参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同时,探索“中医药+旅游”“中药材+康养”等融合模式,拓展产业边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而特色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和机制创新。山东以丹参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振兴之路。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因一颗小小的丹参而焕发新生,书写着新时代乡村蝶变的动人篇章。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