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甘肃省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大省,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种植传统,正在以“品牌引领、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为路径,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其中,黄芪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更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矿物质,为黄芪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定西市岷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地,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黄芪根条粗壮、质地坚实、有效成分含量高,被广泛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等中医临床治疗中,深受消费者信赖。
然而,长期以来,甘肃黄芪虽品质优良,却面临“有名无牌”“优质不优价”的困境。许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缺乏统一标准,加工方式原始,品牌意识薄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进入高端市场。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陇药品牌、振兴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从“种药材”向“创品牌”转变。
在政策支持下,各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陇西县为例,当地引进多家现代化中药企业,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智能化加工园区,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确保黄芪从田间到车间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陇西黄芪”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是品牌建设的核心支撑。甘肃依托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及省级科研院所,开展黄芪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精深加工技术攻关,培育出多个抗逆性强、皂苷含量高的新品种。部分企业已开发出黄芪饮片、黄芪提取物、黄芪功能性食品、黄芪日化用品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此外,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中药材溯源平台,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黄芪的产地、种植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极大增强了市场信任度。
电商与文旅融合也为黄芪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互联网+中药材”,鼓励企业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开设旗舰店,开展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2023年,陇西县中药材线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其中黄芪类产品占比超过四成。与此同时,多地打造“药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黄芪文化博览园、中医药康养小镇,推出采挖体验、养生膳食、中医理疗等特色服务,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消费,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黄芪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惠及了广大农民。据统计,目前甘肃黄芪种植面积达60万亩以上,年产值超过30亿元,带动近20万农户增收致富。在定西市,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加入合作社或开办初加工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位种植户感慨:“以前种小麦玉米,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黄芪,亩均收入翻了两番,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展望未来,甘肃将继续坚持“以质立牌、以牌拓市、以市促产”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黄芪全产业链体系,强化质量监管,扩大品牌宣传,力争将“陇西黄芪”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材金字招牌。同时,以黄芪产业为支点,撬动更多特色中药材发展,形成集群效应,真正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让中医药瑰宝在广袤乡土上焕发新生机。
中药品牌创优势,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县域经济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甘肃黄芪的崛起之路,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