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以当归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农业、加工业与服务业“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与市场驱动的多重助力下,一个个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兴药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振兴,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气候多样,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尤以当归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文山、昭通、丽江等地凭借高海拔、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环境等优势,成为优质当归的主产区。过去,当地农户多以零散种植为主,缺乏统一标准和技术指导,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到加工销售全链条提供支持,为当归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政策护航下,各地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合作社组织生产管理,农户参与种植并分享收益。以昭通市某当归专业村为例,通过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等生态种植方式,不仅提升了当归的有效成分含量,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与此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补贴,对建设标准化晾晒场、初加工车间的村庄给予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药材采收后处理难的问题,减少了损耗,提高了附加值。
产业链的延伸是实现增收的关键。过去,大多数当归以原料形式低价出售,利润空间有限。如今,通过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当归饮片、提取物、保健品乃至化妆品系列产品,实现了从“原字号”向“制成品”的转变。部分村庄还结合中医药文化,发展康养旅游项目,打造集药材观光、中医体验、民宿餐饮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游客可以亲手采摘当归、参与炮制过程,感受传统中医药的魅力。这种“种植+加工+服务”的三产融合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也拓宽了就业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多元增收。
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科研院所建立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选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当归新品种,并在重点产区推广应用。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环境监测、病虫预警、质量追溯等功能,确保每一批药材都可查可控。一些地区还试点“数字农场”,利用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这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使传统中药材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金融与保险机制的完善也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针对中药材种植周期长、受气候影响大的特点,地方政府推动保险公司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通过“政银企户”联动机制,为种植户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难题,让更多小农户能够参与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中来。
在多方合力推动下,云南当归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全省当归年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年产值超过30亿元,带动数十万农户稳定增收。许多曾经贫困的山村因“一株当归”而走上致富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云南将继续深化三产融合路径,聚焦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推动中药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区域协作,构建覆盖全省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和物流网络,提升“云药”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可以预见,在政策持续护航下,越来越多的“兴药村”将拔节成长,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