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道地药材赋能 四川麦冬强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2025-10-17

四川,这片孕育了巴蜀文明的沃土,自古以来便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从峨眉山的云雾缭绕到涪江流域的肥沃冲积平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道地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众多川产药材中,麦冬以其“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显著功效,成为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一员。而绵阳市三台县作为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正以“道地药材”为核心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地域生态环境下长期培育形成的、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中药材。它不仅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地方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三台麦冬之所以被誉为“川麦冬”之正宗,得益于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当地土壤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加之涪江水系的滋养与亚热带湿润气候的配合,使麦冬根茎饱满、质地柔韧、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远超其他产区。据检测,三台麦冬的皂苷类和多糖类活性物质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真正实现了“药材好,药才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四川顺势而为,将麦冬产业纳入现代农业重点扶持项目,在三台县建立起集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产地初加工、质量追溯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当地政府联合科研机构选育出“涪城麦冬1号”等优质品种,推广“稻—麦”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有效防止连作障碍,保障了药材品质的稳定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三台,麦冬早已不只是农民田间的作物,更成为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超过5万农户参与到麦冬种植与初加工环节,户均年增收逾万元。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产业的蓬勃前景,纷纷返乡创业,开办药材加工厂、电商平台或物流服务点,形成了人才回流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打造“涪城麦冬”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组织参加全国药材博览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溢价能力。如今,“涪城麦冬”不仅畅销国内各大中药企业,还远销日韩、东南亚等地,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

更值得称道的是,麦冬产业的发展并未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当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农药,建立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系统,确保药材从田间到车间全程可控可溯。部分园区还探索“林下套种”“光伏+农业”等复合经营模式,在保障药材品质的同时提高综合效益。这种生态友好型的发展路径,正是实现乡村可持续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仅如此,围绕麦冬的文化价值挖掘也在逐步深入。三台县依托千年药乡底蕴,建设麦冬文化博物馆、举办“麦冬节”,开发以麦冬为主题的康养旅游线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游客可以体验采挖麦冬、制作药膳、学习中医养生知识,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实践,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

放眼未来,四川麦冬产业仍面临品牌同质化、深加工能力不足、国际市场拓展有限等挑战。破局之道在于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与政策协同: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麦冬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提取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成分,用于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另一方面需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健全质量标准与认证机制,助力“川字号”药材走向高端市场。

道地药材是大自然赋予四川的宝贵财富,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当一株株麦冬在沃土中生根发芽,带动的不仅是土地的增值,更是千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道地铸品质,以产业促振兴,四川正用一颗颗小小的麦冬,书写着新时代乡土中国的奋进篇章。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