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地药材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品质和显著的疗效,日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背景下,江西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种植基础,大力发展以栀子为代表的道地药材产业,不仅树立了行业标杆,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十分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其中,栀子作为江西传统优势药材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本草纲目》记载:“栀子生于江南山谷,九月采实,曝干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及现代制药领域。江西所产栀子果实饱满、色泽金黄、有效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场青睐,被公认为全国优质栀子的核心产区。
为推动栀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坚持“道地性”与“标准化”并重,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各地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力量,开展栀子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从育苗、种植、采收到初加工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同时,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确保栀子药材的道地属性和品质稳定性。
在品牌建设方面,江西积极推动栀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通过举办中药材博览会、生态农业论坛等活动,提升“江西栀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部分重点产区已成功注册“赣栀子”“遂川栀子”等地理标志商标,并与知名药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这不仅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也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益。
更为重要的是,栀子产业的发展正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在吉安、赣州、抚州等地,许多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如今依托栀子种植走上了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据统计,全省栀子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年产干果超5万吨,直接带动数万农户参与产业链各环节,户均年增收达万元以上。不少返乡青年借助电商平台,将栀子花茶、栀子精油、栀子染料等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形成了“小药材、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栀子产业还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些地区结合生态旅游和中医药文化,打造“栀子花海”观光园、中医药康养基地和研学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采摘、购药,实现了“以药促旅、以旅兴村”的良性循环。每逢五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洁白如雪、香气袭人,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也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当然,栀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深加工能力不足、高端产品开发滞后、市场波动风险较高等。对此,江西正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提取生产线,研发栀子苷、藏红花素等功能性成分提取物,拓展在保健品、化妆品、天然色素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推动建立中药材价格保险机制和产销对接平台,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利益。
展望未来,江西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擦亮道地药材“金字招牌”,把栀子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引领、融合发展,让一株小小的栀子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产业之花、富民之花、希望之花。
道地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也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西栀子的故事,正是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当田野间飘起栀子的清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绿水青山的诗意画卷,更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