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新模式。辽宁省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其中五味子种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辽宁五味子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辽宁地处东北腹地,山地丘陵广布,森林覆盖率高,土壤富含有机质,昼夜温差大,为五味子等耐寒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五味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制剂和保健品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辽宁部分地区便开始尝试人工栽培五味子,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市场渠道不畅,产业发展一度停滞。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振兴和乡村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辽宁抓住政策机遇,将五味子列为重点发展的道地药材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政策引领下,辽宁省多地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本溪、丹东、抚顺等山区县市为代表,地方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开展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发,推广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药材品质。同时,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完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五味子从田间到车间的全过程可控可查。部分龙头企业还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开发五味子提取物、胶囊、茶饮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辽宁五味子产业的发展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理念。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替代技术,确保药材无公害、高品质。一些地区还结合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工程,将五味子种植与森林资源养护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这种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五味子产业的崛起,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据统计,目前辽宁省五味子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年产值超15亿元,惠及数万农户。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一些村庄依托五味子产业,配套发展乡村旅游、研学体验、康养休闲等新业态,进一步拓宽了致富渠道。例如,桓仁满族自治县打造“五味子小镇”,集种植、加工、观光、文化展示于一体,年接待游客逾十万人次,成为区域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与此同时,品牌建设也成为辽宁五味子走向全国的关键一环。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参加国内外展会、开展线上营销等方式,辽宁五味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辽五味”逐渐成为高品质中药材的代名词,产品远销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并出口至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电商平台的兴起更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供了便利,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型销售模式让深山里的好药材走进千家万户。
当然,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种苗繁育体系尚不健全、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辽宁应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五味子全产业链升级;同时,强化市场监管,防止盲目扩种导致产能过剩,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辽宁五味子产业的成功实践,是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激活了沉睡的山林资源,更唤醒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与创新驱动,五味子正从一味普通药材蜕变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展望未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药材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辽宁五味子有望在更高平台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贡献更多“辽宁经验”。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