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聚焦药材提质 陕西黄芪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作为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在多地农村地区焕发出蓬勃生机。陕西省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其中黄芪产业尤为突出。通过聚焦药材提质增效,陕西正以黄芪为支点,撬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特别适宜黄芪等根茎类药材的生长。尤其是陕北地区的子洲县、佳县、横山区等地,所产黄芪因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然而,长期以来,小规模分散种植、标准化程度低、加工链条短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陕西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中医药科研机构,从源头抓起,推动黄芪种植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陕西率先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体系。通过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合作,选育出适应本地气候的优质黄芪品种,并建立种苗繁育基地,确保种源纯正。同时,制定《陕西黄芪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轮作倒茬等生态种植模式,大幅提升了药材品质。据检测,示范区黄芪的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

为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陕西积极推动黄芪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在多个示范村建设现代化药材初加工中心,配备清洗、切片、烘干、分级等设备,改变了以往农户“靠天晾晒”的落后方式,有效保障了药材的卫生安全与外观品质。与此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开展黄芪提取物、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如黄芪茶、黄芪口服液、黄芪面膜等,实现了从“原字号”向“制成品”的跨越。部分企业还探索“定制药园”模式,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签订订单,实现产销对接,稳定了农民收入。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陕西在黄芪主产区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产业项目”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村集体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带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在子洲县马岔镇某示范村,全村80%以上的耕地用于种植黄芪,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昔日贫瘠的山沟如今成了“黄金沟”。更可喜的是,随着产业链延伸,一批返乡青年投身中药材电商、直播带货、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

科技赋能也成为陕西黄芪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多地搭建中药材溯源平台,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对种植、采收、加工全过程进行数据记录,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产品“身世”,增强了市场信任。一些示范村还引入智能气象站、土壤监测系统,实现精准化管理。此外,省农业农村厅定期组织农技专家下乡培训,举办“田间课堂”,提升农民科学种药能力,真正把技术送到地头、把知识种进心田。

在品牌建设方面,陕西注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子洲黄芪”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目录。通过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中医药博览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部分企业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线上旗舰店,推动黄芪产品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黄芪虽小,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大希望。如今,在陕西多个黄芪主产区,村庄道路硬化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药材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收益,更重塑了乡村治理格局,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市场渠道持续拓展,陕西黄芪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陕西将继续以药材提质为核心,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黄芪产业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由“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升级,由“地方特产”向“全国品牌”迈进,让更多“小药材”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