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作为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山西省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积极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其中黄芪作为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中药材之一,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更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矿物质,为多种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恒山、太行山、吕梁山等区域,自古以来便是优质黄芪的主产区,所产“恒山黄芪”更是享誉全国,被誉为“北芪之冠”。其根条粗壮、质地绵韧、药效显著,被广泛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中医治疗领域,在国内外市场拥有极高声誉。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山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将黄芪列为重点扶持的特色农业项目之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推广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推动黄芪种植从零散化、粗放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多地建立黄芪种植示范基地,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模式,带动农民参与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增收致富。
以浑源县为例,当地依托恒山黄芪的地理标志优势,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县黄芪种植面积已突破15万亩,年产干芪达2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数万农户稳定就业。同时,当地政府联合科研院所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工作,提升黄芪品质与抗病能力,确保药材的道地性与可持续性。
不仅如此,山西还积极推动黄芪产品的深加工与附加值提升。除了传统的饮片、提取物外,企业纷纷开发黄芪茶、黄芪口服液、黄芪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等新型产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部分龙头企业已获得GMP认证,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地区,逐步构建起国际化的营销网络。
在数字化浪潮下,山西黄芪产业也加快了智慧农业布局。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了解黄芪的种植基地、采收时间、检测报告等详细信息,极大增强了市场信任度与品牌竞争力。
更为重要的是,黄芪产业的发展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看到家乡产业兴起,纷纷返乡创业,投身中药材种植或电商销售。一些村庄依托黄芪文化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发展民宿、研学、体验式采摘等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然,山西黄芪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地区存在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影响药材道地性;品牌整合力度不足,市场上“贴牌”“仿冒”现象时有发生;精深加工能力仍需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偏低。对此,亟需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形成统一品牌形象。
展望未来,山西应继续坚持“道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讲好“山西黄芪”品牌故事。同时,将黄芪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使其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更成为展示山西农业现代化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
抓牢道地药材发展机遇,响应乡村振兴时代号召,山西黄芪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不仅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守护与弘扬,更是探索山区农业转型、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上,一株株黄芪破土而出,撑起的不只是药农的希望,更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