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四川,这片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明,更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川芎作为“川药”的代表性药材之一,近年来在传承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正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川芎,又名“抚芎”“芎䓖”,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头痛、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病症,在中医临床中地位举足轻重。而四川彭州、都江堰、什邡等地,因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自古便是川芎的道地产区,尤以彭州敖平镇所产川芎品质最优,素有“中国川芎之乡”的美誉。千百年来,当地农户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栽培技艺,这正是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的生动体现。
然而,传统种植模式曾一度面临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破解发展瓶颈,四川省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近年来,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川芎种植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技术、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了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川芎有效成分分析与品种改良,显著提升了药材的药效稳定性与商品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川芎产业链的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地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川芎由初级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型。目前,已开发出川芎茶、川芎精油、川芎胶囊、川芎提取物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并成功进入医药、保健、日化等多个领域。部分企业还积极探索“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川芎主题康养园区,推出采摘体验、中医理疗、文化研学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消费,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政策扶持方面,四川省将川芎纳入“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工程”重点支持品类,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攻关、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彭州市更是出台《川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国家级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推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落地见效。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东风,川芎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实现了“小药材”对接“大市场”。
文化的传承同样不可忽视。当地深入挖掘川芎的历史渊源与药用价值,组织编写《川芎志》,举办川芎文化节,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并热爱传统医药文化。一些乡村还建立了川芎非遗工坊,传承古法炮制技艺,使这项古老的智慧得以延续。
如今,走在彭州的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连片的川芎田地,绿意盎然,药香四溢。据统计,仅彭州一地,川芎年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带动上万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投身中药材产业,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
川芎的兴盛,不仅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它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可以相辅相成,也展现了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四川川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味千年良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