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河北省安国市——这座被誉为“药都”的千年中药之乡,正借助政策东风与产业优势,推动中药材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国际化转型升级,绘就一幅“中药出海联丝路”的崭新画卷。
安国自古便是中药材集散重镇,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千百年来,这里汇聚南北药材,传承炮制技艺,形成了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然而,面对全球医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国际标准不断提升的挑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让安国中药不仅“走出去”,更要“走得好”“走得远”,成为摆在地方政府与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安国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核心战略,全面推进中药产业升级。一方面,依托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安国建立了覆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全过程的质量追溯系统。每一味药材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都有据可查、有码可循,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安国道地药材”团体标准,推动黄芪、党参、白芍等优势品种实现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化加工,为出口打下坚实基础。
在产品创新方面,安国不再局限于原药材出口,而是大力发展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保健品乃至中药日化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多家企业引进现代化提取技术和GMP生产线,开发出符合欧美、东南亚等市场需求的功能性健康产品。例如,某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清肺护嗓”植物饮品,凭借其天然成分和明确功效,已成功进入中亚多国商超系统,成为“中药生活化”的典范。
更为关键的是,安国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软输出”。通过参与“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安国多次组织企业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联酋等地举办中医药展销会与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优质中药产品,更通过中医义诊、养生讲座、非遗技艺展演等形式,向海外民众讲述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与智慧。这种“产品+文化”双轮驱动模式,有效打破了语言与认知壁垒,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也为安国中药出海插上翅膀。依托“数字中药都”项目,安国打造了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质量检测、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国内外采购商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药材产地、检测报告与库存情况,实现“一键下单、全球配送”。2023年,该平台累计促成跨境交易额突破15亿元,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中药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国药品监管政策差异、文化接受度不均、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问题仍需持续破解。对此,安国正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认证机构合作,推进中药国际注册工作,并探索建立海外仓与区域分销中心,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安国将以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与人文交流。通过构建“种植基地—加工园区—贸易平台—海外网点”全链条国际化布局,真正实现从“药材之乡”向“世界药港”的跨越。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应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当一包包来自安国的中药穿越沙漠与海洋,抵达异国他乡的餐桌与药柜时,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健康的希望,更是文明互鉴的深情。在这条新时代的丝路上,安国正以实干作笔,以创新为墨,书写着中医药振兴与全球化融合的壮丽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