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关键突破口。其中,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兼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日益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抓住道地药材发展机遇,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道地药材,是指特定地域出产、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中药材。其“道地性”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长期积累的种植经验。如甘肃岷县的当归、云南文山的三七、宁夏中宁的枸杞、四川江油的附子等,均因产地独特而闻名全国。这些药材不仅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具有多重现实意义。首先,它能够盘活农村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许多适宜种植道地药材的地区多位于山区、丘陵地带,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效益差,而中药材耐旱耐瘠、适应性强,能够在不适宜大规模耕作的土地上实现高附加值产出。其次,道地药材产业链条长,涵盖种植、采收、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多个环节,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再次,中药材种植多采用生态化、绿色化方式,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存在盲目扩种、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导致药材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市场信誉;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缺乏统一的技术规程和质量追溯体系;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不足;科研投入不足,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此外,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不畅,也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要真正把道地药材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制定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品种,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二是推动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从种源选择到采收加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保障药材品质稳定可控。三是加强科技支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良种繁育、高效栽培、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四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文化节庆活动、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提升道地药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向精深加工拓展,开发中药饮片、提取物、保健品、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综合效益。
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例如,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产地初加工设施,解决“晾晒难、储存难”问题;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信息平台建设,畅通产销对接渠道。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道地药材根植于乡土,承载着乡愁,更孕育着希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只要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质量为本、绿色发展,就一定能让道地药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一片叶子、一根草药、一颗果实,成为撬动乡村繁荣的支点,书写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