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地方自然资源优势,更能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夯实乡村振兴底盘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地域生长、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并被长期临床验证认可的中药材。如四川的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等,均因产地独特而享有盛誉。这些药材不仅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开发,将道地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已成为许多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依托道地药材基地发展乡村产业,首先在于“种得出、种得好”。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各地应结合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道地品种,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药材品质。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源纯正、产量稳定。例如,一些地区已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保障,合作社组织生产管理,农户负责具体种植,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条,极大提高了农民参与积极性。
其次,基地建设需注重基础设施配套与科技赋能。现代化的中药材种植离不开灌溉系统、仓储设施、初加工设备等基础支撑。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在重点产区修建晾晒场、烘干房、质检中心等配套设施,有效解决了药材采收后的保存难题。与此同时,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药材生产方式。通过建立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不仅增强了消费者信任,也为品牌打造奠定了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道地药材基地的发展必须与市场紧密对接,避免“种出来卖不出去”的困境。为此,应着力构建产销一体化体系。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此外,还可发展以中药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康养体验、研学教育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升级。因此,必须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开展种植技术、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投身中药材产业,为其提供政策扶持和创业平台,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生态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中药材多生长于山区、林地等生态敏感区域,过度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在推进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实行轮作休耕、林下种植等可持续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放眼未来,依托道地药材基地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多方协同发力。只有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让中药材产业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一片片药田成为致富田,当一座座村庄因药而兴,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道地药材承载着千年的中医智慧,也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乡土、守正创新,以道地药材基地为支点,撬动乡村全面振兴,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历史的责任。唯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方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属于新时代的“本草纲目”。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