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三产融合兴药乡 政策护航促共富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个个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加工制造为支撑、以文旅康养为延伸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兴起,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能。其中,“三产融合兴药乡,政策护航促共富”正成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

在许多传统药乡,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自然资源禀赋优越。过去,农民多以零散种植为主,缺乏统一规划与技术支持,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随着现代农业理念的引入和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地,各地开始推动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药农的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药材质量稳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入。

如果说第一产业是根基,那么第二产业则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过去,许多药乡只能出售初级农产品,利润空间有限。如今,在政策引导下,一批现代化中药材加工厂在产地落地生根。从清洗、切片、烘干到提取、精制、包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些地方还依托科研机构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推动中药材由“原字号”向“制字号”转变。例如,某地引进先进提取设备,将当地盛产的黄精加工成即食产品和功能性饮料,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第三产业的融入,则为药乡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康养生价值。许多地区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将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研学教育相结合,打造集“观药景、采药材、品药膳、住药宿、学药理”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综合体。每逢春夏之交,山间花海盛开,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药乐趣;秋季收获时节,药香四溢,农家乐生意红火。一些地方还举办“中药材文化节”“中医药健康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品牌影响力。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带产”的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中医药文化。

当然,三产融合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措施:有的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标准化种植基地给予补贴;有的简化审批流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中药材加工项目;还有的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此外,金融保险服务也在不断完善,中药材价格指数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产品的推出,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

更值得肯定的是,多地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协同机制。基层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协调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政府部门统筹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发挥市场优势,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农民则通过入股分红、劳务报酬、自主经营等多种方式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种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真正实现了“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展望未来,三产融合之路仍需持续深化。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中药材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深加工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打造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区域公用品牌。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确保药乡可持续发展。

三产融合,不仅让古老的中药材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广大药乡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在政策的有力护航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神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