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市场趋势—中药饮片快递包装绿色认证启动,不可降解包材将被拒收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绿色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医药领域,尤其是中药产业,传统饮片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生产、流通与消费方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2024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邮政局共同启动“中药饮片快递包装绿色认证”试点工作,标志着中药饮片物流包装正式迈入标准化、环保化的新阶段。根据新规,自2025年起,所有进入全国主流医药物流体系的中药饮片快递包装,必须通过绿色认证,凡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等非环保材料的包装将被拒收,这一政策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与积极应对。

此次绿色认证的核心目标在于减少中药饮片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白色污染”。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因其易受潮、易破碎、需防虫等特点,普遍采用多层塑料袋、泡沫箱、胶带缠绕等方式进行包装,虽保障了运输安全,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负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中药饮片快递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超过30万吨,其中90%以上为一次性不可降解材料,回收率不足15%。这些包装最终大多进入填埋场或自然环境,对土壤和水体造成长期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绿色认证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认证标准涵盖包装材料的可降解性、可回收性、减量化设计、印刷油墨环保性等多个维度。例如,要求外包装优先使用再生纸浆模塑、竹纤维复合材料等生物基材料;内包装则鼓励采用可堆肥PLA(聚乳酸)薄膜或水溶性包装膜;同时限制过度包装,规定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20%,胶带使用长度应低于包裹周长的1.5倍。此外,认证还引入全生命周期评估(LCA)机制,对包装从原料获取、生产制造到废弃处理的全过程碳排放进行核算,确保“绿色”贯穿始终。

政策实施后,首批试点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等十省市的大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及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京东健康、顺丰医药、国药控股等龙头企业已率先响应,宣布将从2024年第三季度起,在其物流系统中全面启用绿色认证识别系统,未获认证的包裹将无法进入分拣流程。这意味着,中药饮片企业若想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快包装升级步伐。

面对这一趋势,行业内反应迅速。同仁堂、康美药业、片仔癀等头部企业已投入专项资金研发新型环保包装。同仁堂推出“草本守护”系列包装,采用甘蔗渣制成的可降解托盘搭配玉米淀粉基透明膜,既防潮又可在自然条件下90天内完全分解;康美药业则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具有抗菌功能的植物纤维复合包装,延长饮片保质期的同时减少防腐剂使用。中小型企业也在行业协会引导下组建“绿色包装联盟”,共享技术资源,降低转型成本。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部分企业反映,环保材料成本较传统塑料高出30%至50%,短期内将压缩利润空间。此外,可降解材料在极端温湿度环境下稳定性不足,可能影响饮片质量,亟需技术突破。对此,政府已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包括对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绿色信贷优先支持,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环保包装技术研发补贴。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执法检查,杜绝“伪绿色”“漂绿”行为,确保认证公信力。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一举措正在重塑消费者对中药产品的认知。越来越多患者开始关注药品背后的环保属性,绿色包装成为品牌信任的新标签。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带有“环保包装”标识的中药饮片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7%,用户评价中“支持可持续发展”“为地球减负”等关键词频繁出现。这表明,环保不仅是一项合规要求,更逐渐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预见,中药饮片快递包装绿色认证的推行,将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它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倒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经济构建。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绿色包装有望从“强制要求”转变为“行业自觉”,真正实现“良药不再苦于环保”的美好愿景。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每一份小小的包装改变,都是对传统智慧与现代责任的双重致敬。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