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中药材质量监管的日益重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已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依托其在中药研发与生产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推进中药材源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023年,公司宣布“千亩板蓝根GAP种植基地”正式落地安徽亳州,标志着白云山和黄在中药材全产业链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亳州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素有“中华药都”之称,拥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和成熟的交易市场体系。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尤其适合板蓝根等大宗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同时,亳州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仓储、物流、交易的完整产业链条,为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支撑。白云山和黄选择在此建立千亩板蓝根GAP基地,正是看中了其在资源禀赋与产业生态方面的综合优势。
所谓GAP,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是确保中药材安全、有效、可控的重要标准。该规范对中药材的选种、育苗、种植、采收、初加工、储存等全过程提出严格要求,强调“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可追溯管理。白云山和黄此次建设的千亩板蓝根GAP基地,严格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最新GAP标准执行,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杜绝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终端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地建设过程中,白云山和黄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板蓝根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对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采用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现代化农业手段,提升种植效率与标准化水平。同时,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溯源系统,每一株板蓝根从播种到采收均可追溯,确保药材来源清晰、过程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不仅注重科技赋能,更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白云山和黄与当地种植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支持,带动周边数百户农民参与规范化种植。这种模式既保障了企业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又有效提升了农户收入,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一位参与项目的亳州农户表示:“以前种药材靠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用科学方法种,产量高了,卖得也更放心。”
板蓝根作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材之一,广泛用于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白云山和黄旗下的核心产品——白云山板蓝根颗粒,多年来凭借良好的疗效和稳定的品质,深受消费者信赖。然而,过去由于部分原材料来自散户种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此次GAP基地的建成,将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符合国家标准的板蓝根原料,进一步巩固其在中成药市场的领先地位。
此外,该基地的落地也具有深远的行业示范意义。当前,我国中药材市场仍面临“重销售、轻种植”的结构性问题,优质道地药材供给不足。白云山和黄以龙头企业身份率先布局GAP种植,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业内专家指出,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而GAP基地正是打通“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之间壁垒的关键桥梁。
展望未来,白云山和黄表示,将以亳州板蓝根GAP基地为样板,逐步扩展至其他常用中药材品种,如金银花、丹参、黄芪等,并在全国道地产区复制推广这一模式。同时,企业还将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的制定与升级,助力中医药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GAP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中医药将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经验,而是走上一条科技化、标准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而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这一举措,无疑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提供了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