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天然药物和传统医学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中药“出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2023年起,RCEP成员国进一步下调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中日本、韩国对包括半夏在内的多种中药材实施零关税政策,标志着我国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RCEP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十国共同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全球约30%的人口和GDP,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该协定推动下,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对于中医药产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出口成本的显著降低,更打开了通往东亚及东南亚广阔市场的大门。
以半夏为例,这种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功效的传统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长期以来,由于日本、韩国对中药材设置较高的进口关税和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我国半夏出口面临较大壁垒。然而,随着RCEP关税减让清单的逐步落实,自2023年4月起,日本和韩国正式将半夏的进口关税降至零。这一政策变化极大提升了我国半夏在日韩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也为更多中药品种进入当地医疗体系创造了条件。
关税的减免只是第一步,背后折射出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在日本,汉方药已有数百年使用历史,目前约有148种汉方制剂被纳入医保目录,市场需求稳定且持续增长。韩国则将中医药称为“韩医”,并在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两国消费者对植物源性药物接受度高,为我国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日益成熟,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云南、甘肃、四川等地已建立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半夏种植基地,并通过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出口企业也在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开展重金属、农残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法规要求。这些努力为中药顺利“出海”提供了坚实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关税归零并不等于市场自动打开。文化差异、注册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是中药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例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对药品审批极为严格,中药若要作为药品销售,需完成复杂的临床试验和注册流程;而韩国则强调本土药材优先,对外来药材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
因此,我国企业应借力RCEP政策红利,主动调整战略布局。一方面,可加强与日韩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升产品的科学说服力;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立海外仓储、建立本地化营销团队等方式,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提高服务效率。此外,还可探索以“中药+健康食品”“中药+美容养生”等新模式切入消费端,避开严格的药品监管限制,实现差异化竞争。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药出海不仅是贸易行为,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RCEP框架下的关税优惠,为中国与亚太国家深化传统医学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可推动建立区域性中医药标准互认机制,促进中药材检验结果、种植规范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同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数字贸易手段,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便捷地接触和使用中医药产品。
可以预见,随着RCEP红利的持续释放,中药国际化将迎来加速期。半夏关税归零只是一个缩影,更多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大宗药材有望陆续享受类似待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中药材出口附加值,也将推动全球传统医学融合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医药正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我们既要抓住RCEP带来的政策机遇,也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化道路上的挑战。唯有坚持质量为本、创新驱动、文化融合,才能真正让中医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健康桥梁。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