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市场趋势—全国饮片联盟第二轮集采扩围,企业报价再降10%利润逼近成本线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不断加深,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在全国饮片联盟第二轮集采扩围的背景下,新一轮价格竞争已然展开,企业报价普遍下调约10%,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部分产品已逼近成本线,行业整体进入“微利时代”。

本轮集采扩围覆盖范围更广,参与省份由最初的十余个扩展至近二十个,涵盖华东、华南、西南等多个区域,采购品种也从首轮的30余种增加至50余种,包括黄芪、当归、党参、丹参等常用大宗药材。更为关键的是,此次集采在规则设计上更加精细化,引入了质量分层、产地溯源、道地药材认证等多项指标,推动“优质优价”机制落地,倒逼企业提升生产标准与供应链管理水平。

然而,尽管政策导向明确鼓励高质量发展,企业在实际投标过程中仍面临巨大压力。据多家中标企业反馈,本次报价平均降幅达10%左右,部分竞争激烈的品种降幅甚至超过15%。以当归为例,此前一轮集采中每公斤中标价约为85元,本轮已降至72元左右,而当前产地统货收购价已接近60元,加上加工、检测、运输及合规成本,企业毛利几乎被完全吞噬。

利润逼近成本线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集采规则强调“最低价中标”或“低价优先”,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得不采取“以量换价”策略,通过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其次,上游中药材价格波动剧烈,近年来受气候异常、种植面积调整、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部分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企业难以有效控制原料成本。再者,新版《中国药典》对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检测要求趋严,饮片生产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升级设备、完善质控体系,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集采还首次将追溯体系建设纳入评分项,要求中标企业实现从产地到终端的全流程可追溯。这一举措虽有助于提升行业透明度与安全性,但也意味着中小企业需承担更高的信息化投入,加剧了“大者恒大”的马太效应。不少中小型饮片厂坦言,面对集采门槛的不断提高,已无力参与竞标,被迫退出主流市场。

与此同时,连锁药店、互联网医疗平台等新兴渠道的崛起,也在重塑饮片消费生态。消费者对便捷性、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诉求日益增强,推动头部企业加快布局精制饮片、小包装、代煎配送等增值服务。然而,这些创新模式短期内难以弥补集采带来的利润损失,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在此背景下,行业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自有种植基地、规模化生产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如康美药业、同仁堂、漳州片仔癀等,凭借成本控制能力和质量保障体系,在集采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借此扩大市场份额。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商则面临生存危机,部分企业开始寻求并购重组或转型代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长远来看,饮片集采的持续推进,本质上是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的纠偏。过去依赖信息不对称、渠道垄断和低质低价竞争的路径难以为继,唯有通过技术创新、质量升级和管理优化,才能在新规则下立足。政府亦应加强顶层设计,平衡降价与保质的关系,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例如,可探索建立饮片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定价;加大对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的支持力度;鼓励医保支付向高品质饮片倾斜,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此外,行业还需加快标准化进程。目前饮片炮制工艺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了规模化集采的公平性与可操作性。未来应推动全国统一的炮制规范和技术标准出台,强化第三方检测与监管机制,为集采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总体而言,全国饮片联盟第二轮集采扩围标志着中药饮片正式迈入深度整合期。价格下行压力虽短期内对企业盈利构成挑战,但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整体质量水平。面对利润逼近成本线的现实,企业必须转变思维,从“拼价格”转向“拼质量、拼服务、拼效率”,方能在变革中赢得未来。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