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药渣制备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出台,镉砷汞指标严过欧盟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中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产生的大量药渣,长期以来被视为废弃物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带来潜在污染风险。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引导,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有机肥制备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日,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出台《中药渣制备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标志着我国在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标准首次系统规定了中药渣制备有机肥中镉、砷、汞等重金属的最高允许含量,其中多项指标严于现行欧盟标准,体现了我国在环保标准制定上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为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镉为例,新标准规定其在有机肥中的含量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而欧盟相关标准为1.0毫克/千克;砷的限值设定为8毫克/千克,低于欧盟的15毫克/千克;汞的限值更是严格控制在0.5毫克/千克以内,显著优于欧盟的1.0毫克/千克。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中药渣资源化过程中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力度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不仅是对土壤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中药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多糖、蛋白质及多种植物源性有机质,经过科学处理可转化为高品质有机肥,用于农田土壤改良和生态农业建设。然而,由于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可能受到土壤、水源或农药残留的影响,部分药材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若未经严格检测和处理,直接将药渣制成肥料施用于农田,极有可能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制定科学、严格的重金属限量标准,是确保中药渣资源化安全可控的前提。

此次标准的出台,背后凝聚了多年科研积累和跨部门协作成果。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对全国主要中药材产区的药渣样本进行了系统检测,建立了涵盖百余种常用中药材的重金属数据库,并结合长期田间试验,评估了不同重金属含量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作物生长及食品安全的影响。基于这些数据,标准制定团队采用了“风险预防+科学评估”的双重原则,既确保环境安全,又兼顾产业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的实施也将倒逼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绿色升级。为满足有机肥原料的低重金属要求,中药材种植必须更加注重产地环境监测、规范化种植(GAP)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中药生产企业则需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从源头减少重金属输入。这种“从田头到田尾”的闭环管理,正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产业链中的具体体现。

此外,中药渣制备有机肥的推广,还有助于缓解我国化肥过度使用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中药渣超过百万吨,若能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不仅可减少固废处理压力,还能为有机农业提供大量优质肥料,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一些试点地区已初步形成“药渣收集—集中处理—有机肥生产—生态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当然,标准的落地仍需配套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例如,建立统一的药渣分类收集体系,完善重金属检测网络,推广低成本、高效率的脱毒处理技术,以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等。同时,应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化、模块化的中药渣处理设备,提升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中药渣制备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中药产业将加速迈向绿色低碳发展新阶段。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始终坚守生态底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完善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中药渣或将不再是“废物”,而是变身为滋养土地、守护健康的“绿色宝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价值。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