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传统医学认知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中药“出海”进程正在加速推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其中,俄罗斯作为中国重要的邻国和战略合作伙伴,正逐步成为中药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近期,多项利好政策相继落地:中药产品在俄罗斯的注册审批速度显著提升,同时甘草、黄芪等常用中药材的进口关税已正式降为零,标志着中俄中医药合作迈入新阶段。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的背后,是中俄两国在医药健康领域长期沟通与协调的结果。过去,中药进入俄罗斯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注册流程复杂、周期长、标准不统一。许多中成药和中药材因不符合当地法规要求而难以合法销售,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俄的推广与应用。然而,随着2023年以来中俄高层互访频繁,双方在卫生与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被提上重要议程。俄罗斯联邦卫生部与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举行技术磋商,推动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中药注册通道。目前,部分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已实现快速审评,注册时间较以往缩短近50%,极大提升了企业出海效率。
与此同时,关税政策的重大调整进一步降低了中药出口成本。自2024年1月起,俄罗斯将甘草、黄芪、人参、枸杞等十余种中药材的进口关税下调至零。其中,甘草和黄芪作为中医药方剂中的常用药材,广泛用于止咳化痰、补气固表等治疗领域,在俄罗斯民间已有一定使用基础。零关税政策不仅增强了中国中药材的价格竞争力,也鼓励更多俄罗斯医疗机构和消费者接受中医药服务。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对俄中药材出口额同比增长37.6%,其中甘草和黄芪的出口量分别增长了42%和39%,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政策利好的背后,是中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能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内多家中药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主动对接国际质量标准,推动GMP(良好生产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并加强溯源体系建设。以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甘草种植基地为例,已建立起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出口的全链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俄罗斯及其他国际市场的安全与环保要求。同时,一些龙头企业还与俄罗斯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药理研究,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中药疗效,增强其在国际医学界的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在俄罗斯的推广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扩展,更承载着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深层意义。随着中医药诊所、针灸中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陆续设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开始接触并接受中医诊疗服务。一些当地医学院校也开始开设中医选修课程,甚至与中国的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这种由“药”及“医”、由“医”及“教”的立体化发展模式,为中药在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例如,俄罗斯不同地区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不一,部分地区仍存在监管壁垒;此外,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理解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普及速度。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应继续加强中俄双边对话机制,推动中医药标准互认,同时鼓励企业“本地化”运营,通过设立海外仓、合作办医等方式深耕市场。
展望未来,随着“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药在俄罗斯乃至整个欧亚地区的前景广阔。此次注册提速与关税减免不仅是短期政策红利,更是中俄在卫生健康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信号。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产业准备与市场需求三重驱动下,中药出海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而甘草与黄芪的零关税,或许只是这场跨国健康合作大戏的序幕。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