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中药经典名方制剂将推“绿色工厂”认证,碳排高者淘汰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中药行业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生产领域正酝酿一项重大举措——推行“绿色工厂”认证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标志着中药制造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迈出关键一步,也预示着高碳排放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

所谓“绿色工厂”,是指在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生命周期及环境绩效等方面均符合绿色制造标准的生产企业。根据最新发布的《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绿色工厂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未来将对生产清热解毒、补气养血、理气活血等经典名方中成药的企业实施严格的绿色认证评估。通过认证的企业将在政策扶持、市场准入、医保目录推荐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而未达标或碳排放超标者,则可能被限制产能,甚至逐步退出市场。

这一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长期以来,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在提取、浓缩、干燥等关键环节,传统工艺依赖燃煤锅炉和高耗能设备,导致单位产值碳排放远高于其他制药细分领域。以某知名六味地黄丸生产企业为例,其年均碳排放量曾高达每万元产值1.8吨二氧化碳当量,远超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生态环境部将医药制造列为重点控排行业,中药企业的减排压力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绿色健康产品的偏好也在倒逼企业转型。据中国中药协会2023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6%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选择由环保工艺生产的中药产品,尤其关注企业在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和包装可持续性方面的表现。这为绿色工厂认证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绿色工厂”认证的核心指标涵盖多个维度。首先是能源结构优化,鼓励企业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燃料;其次是水资源循环利用,要求工业用水重复率不低于60%;再次是原材料绿色采购,强调中药材来源可追溯、农药残留达标,并优先采用道地药材;最后是污染物排放控制,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必须达到国家最严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认证特别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意味着从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到制剂生产、包装运输乃至产品废弃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需纳入碳足迹核算体系。例如,某企业若在其提取车间实现零煤改电,但上游供应商仍采用传统晾晒方式造成大量秸秆焚烧,则整体碳排放评估仍难达标。因此,绿色转型不仅是单个工厂的技术升级,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重构。

为了推动政策落地,相关部门已启动试点示范工程。目前,浙江、四川、吉林等地已有十余家中药企业申报首批绿色工厂试点单位。其中,一家主营安宫牛黄丸的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提取系统和余热回收装置,三年内实现综合能耗下降34%,碳排放强度降低41%,顺利通过初步评审。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绿色工厂不是成本负担,而是竞争力的新来源。我们因此获得了更多医院采购订单,并成功进入多个国家医保谈判目录。”

当然,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小型中药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储备不足等现实困难。对此,政府拟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技改补贴和低息贷款,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一对一”帮扶。同时,行业协会也将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帮助中小企业对标提升。

可以预见,“绿色工厂”认证将成为中药经典名方制剂领域的“新门槛”。它不仅关乎环境责任,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未来几年,那些仍依赖粗放式生产、忽视生态效益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而主动拥抱绿色变革、构建低碳供应链的企业,则有望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这场由政策引领、市场驱动、技术支撑的绿色革命,正在重塑中药产业的底层逻辑。当中医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深度融合,我们或将见证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中医药新时代的到来。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