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将标注“碳排放”,环保信息首次纳入药典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中国医药行业也在不断探索绿色转型之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正在悄然改变中药产业的发展格局——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将首次标注“碳排放”信息,环保指标正式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向绿色化、透明化迈出了关键一步,也预示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正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长期以来,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也逐渐引起关注。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因其制备工艺复杂、能耗较高,且涉及药材提取、浓缩、灭菌等多个高耗能环节,成为中药领域碳排放的重点关注对象。过去,公众和医疗机构在使用药品时,主要关注其疗效和安全性,而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知之甚少。此次将碳排放信息纳入说明书,正是对这一盲区的重要补位。

据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推动此项改革,要求自2025年起,所有新注册的中药注射剂必须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单位以“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 CO₂e)”表示。同时,《中国药典》2025年版将新增“绿色生产与环境影响”章节,首次将环保指标作为药品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这意味着,未来的药品审评不仅要看“能不能治病”,还要看“排不排碳”“绿不绿色”。

这一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各行各业都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总量不容忽视。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制药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的3%左右,其中中药制剂尤其是注射剂的单位产值碳强度高于化学药平均水平。因此,从源头控制药品的环境足迹,已成为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企业而言,这一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药企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生产工艺,优化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以降低碳排放。例如,通过改进提取工艺、回收溶剂、利用余热等方式,可显著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另一方面,率先实现绿色转型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标注碳排放信息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还能满足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患者对“绿色医疗”的需求。未来,“低碳药品”或将成为医院采购和临床用药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这一改革也将推动中药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从药材种植、采收、运输到加工、包装、储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碳排放。因此,药企需与上游供应商协同合作,建立全链条的碳核算体系。例如,推广生态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优化物流路径等措施,都将有助于降低整体碳强度。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将加速这一进程,如通过区块链追溯药材来源,利用大数据分析碳排放热点,实现精准减排。

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标注并非简单的数字披露,更是一套科学、透明的评价体系。为此,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同时,还将建立第三方认证机制,防止企业“漂绿”行为。专家指出,只有在标准统一、监管到位的前提下,碳排放信息才能真正发挥引导作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从更深层次来看,环保信息纳入药典,体现了我国药品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从单一的“安全有效”向“安全、有效、绿色”三位一体演进。这不仅是对国际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欧美等国已开始关注药品的环境影响,部分国家甚至将碳足迹作为医保报销的参考因素。我国此举无疑将提升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医药“走出去”增添绿色底色。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中药注射剂的“碳标签”将成为常态,绿色制药将成为行业共识。这场由环保驱动的变革,不仅关乎行业发展模式的重塑,更关乎人民群众对健康与生态双重福祉的追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中药产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而这一次,它将以更加负责任的姿态,守护人类健康与地球家园的共同未来。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