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中药行业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特别是在中药配方颗粒这一细分领域,企业不仅要确保产品质量与疗效,还需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新规,明确将环保信用评级纳入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的招标资格审查体系,环保评级为“差”的企业将被暂停参与政府及公立医院采购项目的投标资格,这一举措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制药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新型中药制剂,因其便于携带、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等优势,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其生产过程涉及大量中药材的煎煮、提取和浓缩,伴随而来的是高能耗、高水耗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问题。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责任,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治污设施运行不规范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中药产业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建立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该体系从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环境信息公开程度、环境违法记录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分,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其中,环保信用评级为“差”的企业将被直接取消参与各级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的投标资格,已中标项目也将面临暂停或终止执行的风险。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正式进入“环保一票否决”时代。业内专家指出,环保信用评级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形象,更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的背景下,失去投标资格意味着企业将错失庞大的市场份额,尤其对于依赖医院渠道的企业而言,打击尤为沉重。
事实上,已有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例如,某知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因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未正常运行,被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处以高额罚款,并被列入环保“黑名单”。随后,该企业在全国多个省份的药品招标中被取消资格,销售额大幅下滑。类似案例警示行业:环保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而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硬门槛”。
与此同时,政策也释放出积极信号——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制造。多家头部企业已率先行动,通过升级污水处理系统、引入清洁能源、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等措施,全面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例如,某大型中药集团投资数亿元建设智能化环保车间,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废气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其环保信用评级连续多年保持“优秀”,在各类招标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信用评级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通过整改提升实现评级改善。监管部门设有动态调整机制,允许企业在完成整改并经第三方评估合格后申请信用修复。这一机制既体现了监管的刚性,也保留了弹性,有助于激励企业主动履责、持续改进。
从长远来看,将环保信用与市场准入挂钩,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中药源于自然,理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不仅违背中医药“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也损害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通过环保信用评级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
此外,该政策也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环境。过去,部分企业通过压低环保成本获取价格优势,形成不公平竞争。如今,环保成为统一标尺,真正具备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的企业将脱颖而出,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可以预见,未来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环保表现将成为新的战略高地。企业必须将环保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才能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稳健前行。
总之,环保信用评级与招标资格挂钩,是中药行业迈向规范化、绿色化的重要一步。它不仅强化了企业的环境责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用药选择。随着政策逐步落地,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真正实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目标。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