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中药出海欧盟新增多环芳烃检测,红花川芎等油花类风险高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天然药物和植物药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药“出海”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国际市场准入标准日益严格,尤其在欧盟等监管体系成熟的地区,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升级。近期,欧盟药品管理局(EMA)及欧洲药典委员会(Ph. Eur.)发布最新修订草案,明确要求所有进口植物药原料及制剂增加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检测项目,这一新规对我国中药材出口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红花、川芎、丹参等富含挥发油或脂溶性成分的“油花类”药材面临较高风险。

多环芳烃是一类由两个或更多苯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过程,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熏制食品加工以及不当的药材干燥方式。其中,苯并[a]芘(BaP)、苯并[a]蒽(BaA)、苯并[b]荧蒽(BbF)和屈(CHR)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明确或可能的人类致癌物。由于PAHs具有较强的脂溶性,易在富含油脂或挥发油的中药材中富集,因此油花类药材成为此次检测的重点关注对象。

以红花为例,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和红花油,后者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在传统日晒或烟熏干燥过程中极易吸附环境中的多环芳烃。而川芎作为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材,其根茎富含挥发油成分,若采收后采用燃煤或生物质燃料烘干,也存在较高的PAHs污染风险。此外,丹参、当归、白芷等同样依赖干燥处理且含油量较高的药材也被列入潜在高风险清单。

此次欧盟新规参考了《欧洲药典》第10版新增的通则2.4.37“多环芳烃测定法”,要求对植物药原料及成品进行四种特定PAHs(BaP、BaA、BbF、CHR)的检测,并设定总和限值不得超过5.0 μg/kg,其中BaP单独不得超过2.0 μg/kg。该标准远严于我国现行《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目前药典尚未对大多数中药材设定PAHs限量,仅在部分提取物或中成药中有零星提及,监管空白明显。

这一技术门槛的提升,已对我国中药出口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对欧盟植物药出口额同比下降约8.6%,部分批次因未提供PAHs检测报告或检测超标被退回或销毁。某浙江中药材出口商反映,其一批出口至德国的红花原料因第三方检测发现BaP含量达3.2 μg/kg,超出限值而遭拒收,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万元。

面对严峻形势,业内专家呼吁从源头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应推动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环节的规范化,杜绝使用燃煤、木材明火等传统干燥方式,推广电热、空气能热泵等清洁能源烘干技术,减少外源性PAHs污染。其次,加强对产地环境的监测,避免在交通密集区、工业区附近晾晒药材。再者,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自检体系,配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等先进设备,实现PAHs的精准检测。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快标准对接进程。国家药监局可考虑在《中国药典》中增设中药材PAHs限量指标,优先覆盖红花、川芎、当归等高风险品种,并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与控制指南。行业协会亦可组织技术攻关,筛选低污染加工工艺,开展国际认证合作,提升整体合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此举并非针对中药设限,而是基于公众健康安全的普遍性要求。事实上,包括德国传统草药产品、瑞士植物提取物在内的本地产品也同样适用该标准。因此,我国中药产业不应将其视为贸易壁垒,而应视作转型升级的契机。唯有提升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中药国际化从“数量扩张”向“品质取胜”的转变。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对药品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重金属、农残、真菌毒素、环境污染物等指标将逐步纳入中药出口的常规检测范畴。此次PAHs新规只是开始,未来或将有更多类似标准陆续出台。对于中药行业而言,被动应对只会陷入困境,主动变革才是破局之道。只有将绿色、安全、可追溯的理念贯穿于药材种植、加工、运输全过程,才能让中医药真正以高品质形象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市场的长期信任与尊重。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