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报价再降12%,企业呼吁保留质量分层
2025-10-16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其便捷性、标准化程度高以及质量可控等特点,使其在医院和零售市场中的需求持续上升。然而,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控费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药配方颗粒也逐步被纳入集中采购(集采)体系。最新一轮的集采报价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平均降价幅度再次达到12%,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此次降价是在前几轮集采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自2021年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国家标准全面实施以来,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国家药监局陆续发布多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推动产品质量统一化、生产流程透明化。在此背景下,医保部门顺势推进集采工作,旨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然而,连续多轮的价格下探,已使部分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面临严峻挑战。

据参与本轮集采的企业反馈,12%的降幅虽未达到某些化学药动辄50%以上的“腰斩式”降价,但在中药材成本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仍构成不小压力。近年来,受气候异常、种植面积缩减、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黄芪、当归、党参等常用药材价格普遍上涨30%以上。以某头部企业为例,其主要产品原料成本较三年前增长近40%,而终端售价却因集采要求被迫下调,导致毛利率由原来的60%以上降至不足50%。

更令企业担忧的是,当前集采评标机制仍以“最低价中标”为主导,缺乏对产品质量等级的有效区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原料来源、提取工艺、指纹图谱一致性等方面。优质企业坚持使用道地药材、采用全成分提取技术、建立全过程溯源体系,其生产成本显著高于仅满足基本标准的企业。若在招标中不设置质量分层或权重偏低,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我们花了多年时间建立药材基地、升级生产线、通过国际认证,结果在集采中却被低价竞品拉平竞争。”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企业高管坦言,“如果长期处于低利润状态,企业将无力投入研发与质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行业呼声,部分省份已在探索改进集采规则。例如,广东联盟在近期组织的中药配方颗粒集采中,首次引入“质量评分”机制,将企业是否具备自有药材基地、是否执行高于国标的企业内控标准、是否有第三方质量认证等纳入评审体系,并赋予一定权重。此举被认为是对“唯低价论”的一次重要修正,有助于引导市场回归价值导向。

专家建议,未来全国范围内的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应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质量分层标准。可参考中成药集采经验,设立“A/B/C”类质量梯队,A类为高标准生产企业,享有优先入围或价格保护政策;同时加大对虚假报价、履约不到位企业的惩戒力度,保障供应稳定性。

此外,也有观点呼吁加快出台中药配方颗粒的医保支付标准。目前各地报销政策不一,部分地区尚未将其纳入门诊统筹,限制了临床使用。统一支付标准不仅能增强患者可及性,也能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市场预期,避免陷入无序价格战。

长远来看,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必须平衡“降费”与“提质”两大目标。集采的初衷是惠民利民,但不能以牺牲药品质量和产业健康发展为代价。只有在保证道地药材供给、鼓励技术创新、健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推进集采,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需主动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强化全产业链管控能力;监管部门则应在控费的同时,注重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支持优质优价机制落地。唯有如此,中药配方颗粒才能在集采浪潮中行稳致远,既减轻群众负担,又守住中医药的品质根基。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