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中药渣制备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出台,镉砷汞指标严过欧盟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渣作为中药材提取后的废弃物,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中药渣量高达数百万吨,若不能妥善处置,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浪费宝贵的有机资源。为此,将中药渣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成为推动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然而,中药渣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若未经严格控制直接施用于农田,将对土壤、作物乃至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近期正式出台了《中药渣制备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首次针对中药渣来源的有机肥设定了严格的重金属控制指标。该标准明确规定了镉(Cd)、砷(As)、汞(Hg)三项关键重金属的最高允许含量,并在多项指标上严于现行欧盟有机肥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镉为例,新标准规定中药渣有机肥中镉含量不得超过0.8毫克/千克,而欧盟相关标准为1.0毫克/千克;在砷的限值上,我国设定为15毫克/千克,欧盟为30毫克/千克;汞的限量更是低至0.5毫克/千克,仅为欧盟标准(1.0毫克/千克)的一半。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中药渣肥料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风险防控上的前瞻性布局。

为何中药渣中的重金属问题如此敏感?这与其原料来源密切相关。中药材多取自天然植物,生长过程中易从土壤、水源中富集铅、镉、砷等元素。此外,部分药材在炮制、加工环节可能接触金属器具或辅料,进一步增加污染风险。当这些药材被提取有效成分后,残余的药渣虽已失去药用价值,但重金属并未随之降解,反而因水分蒸发、有机质浓缩而出现相对富集现象。若不加控制地将其制成肥料还田,长期累积可能导致耕地污染,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此次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从源头堵住这一潜在风险。标准不仅设定了严格的限量值,还对中药渣的收集、预处理、发酵工艺、检测方法等环节提出了系统性要求。例如,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原料溯源机制,优先选用无公害种植基地的药材残渣;在堆肥过程中必须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确保重金属形态转化、降低生物有效性;出厂前须经第三方机构检测,重金属项目不合格者严禁销售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并非“一刀切”地禁止所有中药渣用于肥料生产,而是通过科学分类与分级管理,实现风险可控下的资源化利用。例如,对于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标准的药渣,鼓励大规模应用于有机农业;而对于超标原料,则引导其进入工业燃料、生物质发电等非农用途,避免环境二次污染。

政策的落地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多家中药企业和有机肥生产商已开始改造生产线,引入重金属吸附材料、离子交换树脂等净化技术,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高效脱毒工艺。一些企业还尝试通过基因筛选培育低积累重金属的药用植物品种,从种植端降低污染风险。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标准的实施仍需配套完善的监管体系。目前,部分地区存在小作坊式药渣处理点,缺乏检测能力和环保意识,容易成为监管盲区。未来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从药材种植、药品生产到肥料加工的全链条监控网络,并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提升追溯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中药渣制备有机肥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全面推行,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将步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轨道。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也将推动中医药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守护绿水青山,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标准的制定或将为其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提供借鉴范式。未来,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物的肥料化利用,也可能参照类似思路,建立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的安全管控体系。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双重驱动下,有机循环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安全底线的筑牢,正是这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