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国家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特别是在儿童用药领域,由于儿童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中药经典名方在儿科临床应用中长期面临“剂量不明确、缺乏循证依据”的难题。为破解这一瓶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财政部近日正式启动“中药经典名方儿童用量研究项目”,并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项目总投入财政专项经费达3000万元,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在儿科用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聚焦《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已列入的、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基础且安全性较高的中药经典名方,重点开展其在儿童群体中的合理剂量探索与验证研究。研究内容涵盖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安全性评估、剂型改良及临床适应症拓展等多个维度。通过现代科学手段,结合真实世界数据与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建立符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中药剂量推荐体系,填补当前中药儿科用药标准空白。
此次招标面向具备中医药研究基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及具备GCP资质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鼓励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申报单位需组建跨学科团队,涵盖中医儿科学、临床药理学、药物分析、统计学及伦理审查等专业人才。项目将分阶段实施,首期拟遴选10—15个经典名方开展深入研究,每个子课题资助经费在200万至500万元之间,确保研究深度与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特别强调“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注重用药依从性与安全性。传统中药多为汤剂,口感苦涩,儿童服药困难,因此项目明确要求在剂量研究的同时,同步推进适合儿童服用的新型制剂开发,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等,并优先支持无糖、低刺激、易吸收的剂型创新。此外,研究还将建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为后续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支持,也反映出对儿童健康权益的高度关注。据统计,我国0—14岁儿童人口超过2.5亿,但专门针对儿童的中成药品种不足全部中成药的10%,且多数缺乏系统的剂量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依赖经验推算或成人剂量折减,存在用药风险。此次项目的实施,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儿童用中药靠掰药片、凭经验”的现状,推动中药儿科用药向规范化、精准化迈进。
业内专家指出,该项目不仅是技术攻关,更是一次制度创新。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模式,整合全国优质资源,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范式,为其他传统医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同时,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中国药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修订,提升中药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设立了严格的伦理审查机制和数据共享平台。所有临床研究必须通过独立伦理委员会审批,确保受试儿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非敏感数据将在脱敏后纳入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供后续科研使用,避免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预见,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一批疗效确切、剂量清晰、使用方便的儿童专用中药产品将陆续面世,不仅满足临床急需,也将增强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更为深远的是,这一举措将激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型,在守正中实现创新发展。
总体而言,“中药经典名方儿童用量研究项目”的启动,是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在细分领域的精准落地,也是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举措。3000万元的财政投入虽不算巨额,但其释放的政策信号和引领作用不可估量。未来,随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医药将在守护儿童健康、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书写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