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中药饮片包装新材料标准实施,可降解塑料替代率须超90%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各行业纷纷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在中医药领域,一项关乎中药饮片包装材料更新的重要政策正在稳步推进——《中药饮片包装新材料标准》正式实施,明确要求可降解塑料在中药饮片包装中的替代率必须超过90%。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标志着中药产业向绿色化、规范化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整个医药包装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传统中药饮片多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不可降解塑料进行分装或外包装,虽然具备成本低、密封性好、防潮防氧化等优点,但其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中药饮片包装的塑料制品总量超过10万吨,其中绝大多数在使用后被填埋或焚烧,难以自然分解,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尤其是在中药材主产区和大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集中区域,废弃包装物堆积问题尤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推动《中药饮片包装新材料标准》的制定与落地。该标准明确提出:自2024年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包装环节中,必须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可降解塑料材料,且可降解材料的使用比例不得低于90%。同时,标准还对材料的降解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及印刷适性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新材料既能满足药品储存运输需求,又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负担。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以及淀粉基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可通过微生物作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有机质,降解周期通常在6个月至2年内,远优于传统塑料数百年的残留时间。部分企业已率先开展技术升级,采用PLA与PBAT共混材料制作饮片小袋包装,既保持了良好的阻隔性和热封性能,又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环保闭环。

政策的推行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一些包装材料供应商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专用于中药饮片的高阻湿、抗紫外线可降解膜材;物流企业则配合调整仓储条件,避免因新材料对温湿度敏感而影响药品质控。此外,多地药监部门已将包装材料合规性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对未达标企业采取限期整改、暂停生产等措施,确保标准执行到位。

当然,新标准的实施也面临一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可降解塑料的原料价格普遍高于传统塑料,导致单个包装成本上升约30%-50%,这对于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中小型饮片企业而言压力较大。其次是技术适配性。部分中药材含有挥发油或易吸潮成分,对包装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现有可降解材料在长期储存中的表现仍需进一步验证。此外,消费者对新型包装的认知度不高,部分人担心“环保”牺牲“安全”,也需要通过科普宣传加以引导。

为缓解企业转型压力,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例如,对采购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专项补贴;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发性价比更高、性能更优的新一代生物基材料;推动建立统一的可降解材料检测认证体系,防止“伪降解”产品流入市场。

从长远来看,中药饮片包装的绿色变革不仅是响应“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契机。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其发展理念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智慧。如今,通过推广环保包装,让这份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增强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可以预见,随着可降解材料技术不断成熟、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其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应用范围也将从饮片扩展到中成药、保健品等领域。未来,我们或将看到一个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中医药产业链条全面成型。而此次包装标准的实施,正是这一宏大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改变了中药“穿什么衣”的问题,更深层次地推动着整个行业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