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政策变化—中药经典名方制剂将推“绿色工厂”认证,碳排高者淘汰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在各行业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2024年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共同推动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生产领域的绿色升级,正式推出“绿色工厂”认证制度。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对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评估与碳排放管控,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从而实现传统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中药经典名方”,是指历代中医典籍中记载疗效确切、组方严谨、应用广泛的处方,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补中益气汤等。这些方剂因其历史久远、临床验证充分,在现代仍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病、调理体质等领域。然而,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消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废水废气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尤其在提取、浓缩、干燥等环节,碳足迹显著高于一般制药行业平均水平。

此次推出的“绿色工厂”认证制度,正是针对上述问题量身打造的监管机制。根据《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绿色生产导则(试行)》,所有申请或已持有经典名方制剂注册批件的企业,必须在三年内完成绿色工厂申报与评估。认证内容涵盖能源结构优化、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等多个维度,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现场核查与动态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认证并非“一刀切”。政策设计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分级、梯度推进”的方式。对于年产量较大、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要求率先达到一级绿色工厂标准;而对于中小型生产企业,则给予一定的过渡期和技术支持,鼓励通过技改升级、设备更新等方式达标。同时,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对通过认证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绿色信贷优先支持等激励措施。

在具体执行层面,“绿色工厂”认证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要求企业优先选用道地药材,并建立可追溯体系,减少因药材运输带来的碳排放。在生产环节,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提取设备、余热回收系统以及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例如,已有试点企业将传统燃煤锅炉替换为生物质蒸汽发生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000吨。此外,废水处理系统也需实现中水回用率不低于60%,最大限度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改善中药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推动整个中医药产业向高质量、现代化方向迈进。过去,一些企业依赖粗放式扩张获取市场份额,忽视环保投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而“绿色工厂”认证的实施,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促进行业整合与技术革新。可以预见,未来只有具备绿色制造能力的企业,才能获得经典名方制剂的生产资格,进而赢得医保准入、医院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将因此受益。绿色生产意味着更低的溶剂残留、更纯净的提取物质量,从而提升药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研究表明,采用低碳工艺生产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保留率平均提高8%以上,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这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也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然,政策落地仍面临挑战。部分中小企业反映,绿色改造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短期内可能影响经营利润。对此,相关部门正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发低成本、易推广的绿色技术包,并组织示范项目经验交流,帮助中小企业少走弯路。

总体来看,中药经典名方制剂推行“绿色工厂”认证,是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它标志着我国中药产业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绿不绿”的新阶段。通过制度引导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未来的中药制造将不再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代名词,而是集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绿色科技于一体的典范产业。在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中,唯有主动拥抱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才能真正守住经典之魂,焕发时代新生。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