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技术创新—中药渣制备活性炭技术通过验收,一吨药渣增值三千元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药渣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中药制药行业产生的药渣高达百万吨以上,传统处理方式多为填埋或焚烧,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然而,一项名为“中药渣制备活性炭技术”的创新成果,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局面。近日,该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中药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原本被视为“废物”的中药渣,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热解工艺,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活性炭产品。活性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脱色、医药提纯等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传统活性炭多以木材、煤炭或椰壳为原料,存在资源消耗大、成本高、可持续性差等问题。相比之下,中药渣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碳源物质,是制备活性炭的理想原料。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技术经过三年多的研发攻关,突破了药渣干燥、活化剂配比、炭化温度控制等多个关键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活性炭产品的稳定量产。经检测,由中药渣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达到950mg/g以上,亚甲基蓝吸附性能优异,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市售商用活性炭。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低能耗、低排放,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经济效益方面,该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增值潜力。以一吨中药渣为例,原始处理成本约为200元(包括运输与处置费用),而在新技术支持下,可转化为约300公斤高品质活性炭。按当前市场均价每吨活性炭8000元计算,产值可达2400元,扣除加工成本后,净增值超过3000元。这意味着,原本需要花钱处理的“垃圾”,如今已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年产量达数万吨的大型中药企业而言,仅药渣资源化一项,年增收就可达数千万元。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该技术推动了中药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过去,中药生产链条止步于药品出厂,药渣则被排除在价值体系之外;如今,通过技术创新,药渣被重新纳入产业链,形成“药材—制药—药渣—活性炭—环保应用”的闭环体系。这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增强了企业的环境责任形象,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此外,该技术的社会效益同样显著。一方面,减少了药渣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活性炭产品可用于农村饮用水净化、小型污水处理站建设等民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专家指出,若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预计每年可消纳中药渣50万吨以上,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万吨,环境效益不可小觑。

目前,该项目已在多家中药生产企业开展中试示范,并与环保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建设规模化生产线。下一步,研发团队还将探索药渣基活性炭在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拓展其市场空间。同时,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旨在规范产品质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当然,技术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种类中药渣成分差异较大,需建立分类处理机制;部分地区缺乏集中收集体系,影响原料供应稳定性;此外,公众对“废物再生”产品的接受度也有待提升。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改升级,并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全行业转型。

可以预见,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创新将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路径。中药渣制备活性炭技术的成功验收,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典范,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而真正的创新,正是让每一份资源都物尽其用。未来,当更多“药渣变黄金”的故事在神州大地涌现,我们离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也将越来越近。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