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政策变化—中药饮片追溯码10月全国铺开,无码产品下架倒计时
2025-10-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药饮片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逐步提速。2023年10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中药饮片追溯码制度,标志着我国中药饮片管理迈入数字化、标准化的新阶段。这一政策的落地,不仅提升了中药产品的透明度与安全性,也对整个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

根据最新政策要求,自2023年10月起,所有在境内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中药饮片必须具备唯一的电子追溯码。该追溯码将涵盖从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到仓储、运输、销售等全链条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来源、生产批次、质检报告等关键数据。此举旨在解决长期以来中药饮片“来源不清、去向不明、责任难追”的痛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此次追溯码制度的全面铺开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就已启动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部分省份如安徽、四川、甘肃等地率先开展中药材产地追溯平台建设。进入“十四五”,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通知》《药品追溯码编码规范》等文件相继出台,技术标准和管理框架日趋成熟。2023年初,国家药监局明确将中药饮片纳入统一的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并设定10月为全国实施节点,倒逼企业加快系统对接与升级改造。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0%的规模以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完成追溯系统建设,并接入国家药品追溯协同服务平台。大型中药企业如康美药业、同仁堂、片仔癀等均已实现生产线自动化赋码,确保每一批次产品均可追踪溯源。与此同时,各地药品监管部门也加大执法力度,组织专项检查,重点排查未赋码、虚假赋码、重复使用追溯码等违规行为。

然而,政策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型饮片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在系统建设方面进展缓慢。部分企业反映,追溯系统软硬件投入成本高,且需与上游药材供应商、下游销售渠道协同对接,协调难度大。此外,中药材多来源于农户或合作社,源头信息采集不完整,导致“第一公里”数据难以真实准确录入系统。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正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支持。一方面,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例如,江西省对完成追溯系统建设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浙江省则推出“一企一策”帮扶计划,协助企业定制化开发追溯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追溯码制度的实施不仅是监管手段的升级,更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全流程数据留痕,企业可更精准地把控质量风险,提升品牌信誉;消费者也能更加放心选购中药产品,增强对中医药的信任感。长远来看,这一体系还将为中药国际注册、出口认证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目前,距离全面实施的最后期限日益临近,市场上仍有部分无码或信息不全的中药饮片在流通。按照规定,自2023年10月31日起,所有未按规定赋码的产品将不得上市销售,零售药店、医疗机构及第三方平台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杜绝无码产品流入终端市场。多地药监部门已发布预警通知,提醒相关单位做好清库、退换货准备,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可以预见,随着追溯码制度的全面落实,中药饮片行业将迎来一次深刻的洗牌。那些长期依赖粗放式经营、忽视质量管理的小作坊式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而注重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优质企业则有望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同时,这也倒逼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饮片标准化生产(GMP)和流通现代化管理的深度融合。

总之,中药饮片追溯码的全国铺开,是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涉及理念转变、机制重构和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唯有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多方协同,才能真正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风险可控”的目标,让每一味中药都“说得清楚、信得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可信赖的中医药服务。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