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动态—浙江发布“浙八味”优质优价工程标准,好药材终于有官方定义
2025-10-16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推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的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消费者对“好药材”的定义模糊,企业也难以建立统一的质量标杆。近日,浙江省正式发布“浙八味”优质优价工程标准,首次为道地药材设立官方权威定义,标志着浙江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浙八味”是浙江传统道地药材的代表,包括白术、白芍、玄参、延胡索(元胡)、杭菊花、铁皮石斛、浙贝母和温郁金。这些药材因产自浙江特定地理环境、具有独特药效而闻名全国,历史上素有“江南药库”之称。然而,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和市场逐利行为增多,“浙八味”出现了品种退化、农药残留超标、产地加工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品牌信誉和临床疗效。

此次发布的“浙八味”优质优价工程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牵头,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制定。标准涵盖从种源选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到质量检测的全链条技术规范,明确每一味药材的核心品质指标,如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及农残限量、外观性状等,并引入可追溯体系,确保“从田头到终端”的全过程可控。

以铁皮石斛为例,新标准规定其多糖含量不得低于35%,且必须采用仿野生栽培模式,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生长调节剂。对于杭菊花,则要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到一定阈值,并对花朵完整度、色泽均匀度等外观指标作出量化要求。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技术参数,使“优质”不再停留在主观判断层面,而是有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优质优价”机制的引入,打破了长期以来中药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困局。根据该工程设计,符合高标准的“浙八味”产品将获得统一标识认证,并优先纳入医疗机构采购目录、医保支付范围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原料供应体系。这意味着优质药材不仅能赢得市场口碑,更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价格回报和渠道优势,激励种植户和企业主动提升品质。

这一标准的出台,背后是浙江多年来在中药材产业现代化方面的持续投入。近年来,浙江已建成多个“浙八味”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同时,依托数字化改革,全省建立了中药材质量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各产区环境数据与药材检测结果,为标准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行业专家指出,此次标准发布不仅是地方性举措,更可能成为全国中药材质量体系建设的示范样本。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升级版,浙江的实践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尤其是在道地药材认定、品质分级、品牌保护等方面,“浙八味”标准展现了系统性、前瞻性和落地性。

对消费者而言,这项工程意味着今后购买“浙八味”时,可以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药材的产地信息、检测报告甚至种植过程视频,真正实现“买得明白、用得放心”。而对于中医临床来说,稳定的药材质量有助于提高处方疗效的一致性,推动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发展。

当然,标准的落地仍面临挑战。如何防止认证滥用、避免“贴标乱象”,如何平衡小农户参与成本与收益,都需要配套监管机制和扶持政策跟进。此外,还需加强跨区域协作,防止非产区药材冒用“浙八味”名义流入市场。

总体来看,浙江发布“浙八味”优质优价工程标准,是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有力回应。它不仅重新定义了“好药材”,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质量导向的发展标杆。当优质药材能够获得应有的价值认可,当中药材生产走上标准化、品牌化之路,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必将更加稳健。未来,期待更多省份因地制宜推出类似举措,共同构建全国统一、权威可信的中药材质量体系,让千年国粹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